從張徹到陳可辛:華語“新武俠”前世今生考(6)

作者:  林早牙   2011-07-08 11:11 [ 查查吧 ]:uabf.cn

神經武俠:
代表作:《貓頭鷹》(1981)


《貓頭鷹》讓武俠片第一次與“無厘頭”掛鉤
 


  過往銀幕俠者大都是不拘言笑、光明磊落兼武功高強的,但也有一些行為瘋癲、精明狡猾兼手腳笨拙的小人物做主角,加上將經典武俠的元素符號拆解嘲諷得面目全非,便被稱為“神經武俠”。
 


  1969年王天林拍過一部《神經刀》,以張徹與胡金銓為戲謔,但只是淺嘗輒止;12年后曾志偉再拍《貓頭鷹》,武俠片才第一次與“無厘頭”掛鉤,作為編劇的爾冬升更是把蝙蝠公子、陸小鳳、沈圣衣、小魚兒、李尋歡甚至西洋樂、星球大戰(zhàn)、詹姆斯邦德等古今中西兜亂起來惡搞一番,雖然走得太前不受歡迎,但《貓頭鷹》對開創(chuàng)另類喜劇武俠特色的創(chuàng)意而言,卻有承前啟后的妙意。

其他案例:


《飛刀,又見飛刀》拿楚原開起了玩笑


《飛刀,又見飛刀》:非但導演黃泰來掛上“楚千萬”之名對楚原開玩笑,還出現(xiàn)力求一敗的怪俠“獨孤求敗”、雙腿癱瘓的老年“小李飛刀”以及不知仇人李尋歡乃生父的“刀的傳人”等等,等于將幾位古龍派名人再來一場荒誕的反轉。
 


《神經刀與飛天貓》:弄出“大小飛刀”、“大小風騷”、“一招就死”、“永遠不死”甚至“白頭神探”等怪人不說,還將胡金銓的東廠太監(jiān)與“龍門客棧”、楚原的“毒藥暗算”(改編為春藥)與“冷血十三鷹”等招牌元素糅雜起來,將傳統(tǒng)武俠風骨盡情取笑作樂。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