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親結婚的危害有哪些呢

作者: itfzwh  2013-11-13 10:27 [查查吧]:uabf.cn

       下面一起來看看近親結婚的危害有哪些哦!

  有些人可能攜帶某些遺傳性疾病的基因,但外觀上并不表現(xiàn)出該疾病的癥狀,我們稱之為“隱性遺傳病攜帶者”。而相同血緣的近親有很大的可能是攜帶同一種疾病的基因,如果攜帶同種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的兩個近親結合,那么他們的后代就會將父母隱性遺傳病外顯出來而成為顯性,從而表現(xiàn)出疾病的癥狀和體征,所以患遺傳性疾病的機會就增加了;如果與不是相同血緣的其他人結合,攜帶同一種遺傳性疾病基因的的機會就很小,那么他們的后代患遺傳性疾病的機會就大大地減少了。有統(tǒng)計表明,近親結婚后他們的下一代兒童死亡率比非近親結婚的高出3倍,其后代遺傳性疾病的發(fā)病率比非近親結婚的高出150倍。

  在人類的群體中,常常由于地理環(huán)境、交通、民族、宗教等原因,造成一些特殊的“隔離群”。他們只與本群內(nèi)居民婚配,久而久之,群內(nèi)居民就建立起了錯綜復雜的親緣關系,甚至使全體成員都接近或者達到了“近親”的程度。在那里常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罕見的遺傳病流行,這就是長期實行群內(nèi)婚配的結果。

  所以,為了家庭長久的幸福,有效地控制遺傳性疾病的發(fā)生率,近親不是能結婚。即使已經(jīng)成婚的,在考慮懷孕之前也應該進行遺傳咨詢,出生后的孩子應加強隨訪,定期檢查。如果第一個孩子生后患遺傳性疾病,是不是生第二胎應去醫(yī)院進行遺傳咨詢,如果抱著僥幸的心理冒險再生一個,往往第二胎再患病的可能性遠遠高于正常人群。

  如果在一級表親和二級表親之間有一級隔代表親和一級隔山表親通婚,則近親指數(shù)就是1/32 = 0.03125,其他類型依次類推。假設一種遺傳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1/1000:

  非近親通婚的后代患病風險為1/500 × 1/500 × 1/4 = 1/1000000(百萬分之一);

  二級表親通婚后代患病風險為1/500 × 1/64 × 1/4 = 1/128000

  一級表親通婚后代患病風險為1/500 × 1/16 × 1/4 = 1/32000

  兄妹通婚的后代患病風險為1/500 × 1/4 × 1/4 = 1/8000

  與非近親結婚相比,二級近親的風險增大7.8倍;一級近親的風險增大31倍;兄妹通婚的風險率則是正常隨機婚配的125倍!

  如果按照專家的提示,每個人可能攜帶有幾個甚至10幾個隱性的有害基因的話,近親通婚后代患病的風險還會更高。比如糖原儲積癥這一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它的可能類型很多,其基因由17個以上的外顯子構成,不同外顯子發(fā)生突變的人結婚后代不會產(chǎn)生異常,而兩個完全相同的外顯子的配對,通常是產(chǎn)生于近親通婚。

  有人說不同民族之間通婚會增加癌癥的發(fā)病率,這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jù)的?,F(xiàn)代人類沒有生殖隔離,也沒有種之分,白人、黑人和黃種人都是血緣關系十分相近的同種。用誰都能看得懂的例子來說,一個黑人和一個白人之間的分子上的差異,可能比一個北京人和一個上海人之間的遺傳差異還小。這就是遺傳學上所定義的族內(nèi)個體之間的差異可能大于族間個體的差異。

  還有人用我國的某些少數(shù)民族來舉例,說那里的近親通婚使得那里的人個個長得漂亮,雙眼皮大眼睛等等,并以此來論證近親通婚的好處。這種想法是自然的,但是這種宣傳是荒謬和不負責任的。雙眼皮的特征本身是一個重要的遺傳特征,由于南方少數(shù)民族大都帶有這個遺傳特征,因此不論近親通婚與否,都會表現(xiàn)出這個特點,而與近親結婚毫無關系。

  下表所列是不同等級的近親婚配中的所患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近婚系數(shù)。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nèi)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