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水腫食療 孕期發(fā)生水腫的原因

作者: 蔣且  2013-11-11 10:19 [查查吧]:uabf.cn

  多數(shù)孕婦在懷孕期間,或早或晚,都會出現(xiàn)手腳浮腫的現(xiàn)象,孕期為什么會發(fā)生水腫,怎么調理呢?現(xiàn)在就看以下內容來了解下。

  孕期水腫發(fā)生的原因

  手腳浮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妊娠子宮增大,壓迫靜脈,造成靜脈回流受阻造成的。

  造成孕期下肢水腫的原因有:

  1.妊娠后,從6周開始血容量就逐漸增加,34周達到高峰,并在這個水平上一直維持到產后兩周才恢復到孕前水平。血容量可比非孕期增加40%左右,所以血容量增加后,組織間液也會增加。

  2.由于血液增加時,血漿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會相對稀釋,血漿白蛋白的相對濃度也比非孕期時要低。而血漿白蛋白是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主要成分。孕期血漿滲透壓要比非孕期低。這樣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從而造成下肢水腫。

  3.妊娠后子宮增大,使骨盆內壓力增高,從而使下肢靜脈血流受到影響。這也是下肢浮腫的重要原因之一。孕期浮腫如果休息或睡眠后見輕,是屬于生理性的,不必擔心。

  緩解孕期水腫的食物

  素燒茄子、什錦五香黃豆、鮮蘑豆腐、紅棗雞蛋湯、紅燒蹄筋、香菇炒菜花、糖醋排骨、花菜肉片、豆腐熬鯉魚、肉絲炒雞蛋……這些都適合孕婦晚期食用,而且清淡可口。不過有些孕婦在此時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水腫或抽筋,通過食用冬瓜、南瓜以及奶、豆制品等食療,狀況有明顯的改善。孕婦足部出現(xiàn)水腫,可能是因為攝食過多鹽分或者飲用過多的水,假如休息后水腫仍不消失,孕婦就可選擇食療方法,食些冬瓜、西瓜以及南瓜等幫助消水腫。

  專家介紹,冬瓜魚湯、冬瓜蒸菌等菜肴中的冬瓜性寒味甘,水分豐富,有止渴利尿的功效,可以減輕孕婦的下肢水腫。另外,南瓜的營養(yǎng)也很豐富,不但可以促進胎兒的腦細胞發(fā)育,還可以防治妊娠水腫。應多喝牛奶豆?jié){假如孕婦缺鈣的話,可能引起腿部抽筋、肢體麻木等癥狀,因此孕婦在平時的膳食中可以適量喝些牛奶,對乳糖不耐受的人則可以選擇喝酸奶、奶粉、奶酪等。另外,豆?jié){也是不錯的選擇。

  孕期水腫的飲食注意事項

  1、進食足量的蛋白質。由營養(yǎng)不良引起水腫的孕婦,每天一定要保證食入畜禽肉、魚、蝦、蛋、奶等動物類食物和大豆、花生等食物。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蛋白質。

  2、進食足夠量的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提高人體的抵抗力,加快新陳代謝,還有解毒利尿等作用,所以孕婦每天均應足量進食蔬菜和水果。

  3、不要吃過咸的食物。要多吃清淡的食物,特別不要多吃咸菜,以防止水腫加重。

  4、控制對水分的攝入。水腫較為嚴重的孕婦,應適當?shù)乜刂茖λ值臄z入。

  5、少吃或不吃難消化和易脹氣的食物,如油炸的糯米糕、甘薯、洋蔥、土豆等,以免引起腹脹,使血液回流不暢,加重水腫。

  孕期水腫的調理方法

  調整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

  要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不能過于緊張和勞累。每餐后最好休息半小時,下午最好休息兩小時,每晚應睡9~10小時。如果上班地點沒有條件躺下休息,可以在午飯后將腿抬高放在椅子上,采取半坐臥位。

  不要久站、坐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減輕水腫,坐位工作時間長的準媽媽,可以在腳下墊個矮凳。工作間隙可要適當走動,以增加下肢血流。在躺著休息時,盡量平躺或左側臥。平常坐著時,不要翹二郎腿,要常常伸展腿部,動動腳跟、腳趾、旋轉腳踝關節(jié),伸展小腿肌肉。

  穿著舒適的鞋子和襪子

  不要穿會壓迫到腳踝及小腿的過緊的襪子,以免影響血液回流。如想穿可預防或治療水腫的彈性襪時,應選擇高腰式,并在早晨醒來離開床之前先穿好。若健康情況允許,可以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如游泳對減輕水腫有一定好處。

  多進食蛋白質和蔬果

  每天一定要保證食入畜、禽、肉、魚、蝦、蛋、奶等動物類食物及豆類食物。這類食物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蛋白質。貧血的孕婦,每周還要注意進食2~3次動物肝臟以補充鐵,因為貧血及營養(yǎng)不良是病理性水腫的原因之一。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它們可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加強新陳代謝,還具有解毒利尿等作用,準媽媽每天應進食蔬菜和水果。另外,一定要避免食用高鹽、加工、腌漬或罐頭食物。

  此外,孕期別因擔心水腫而不敢喝水,因為孕期下肢水腫是子宮壓迫或攝取太多鹽分,鹽分所含的鈉會使體內水分滯留所造成的,并不是喝太多水的關系,所以準媽媽仍要適量喝水。還要防止情緒激動和避免較劇烈或長時間的體力勞動。

相關熱詞搜索: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