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吃得多 寶寶皮膚好

作者: lsvrr  2013-03-27 14:28 [查查吧]:www.uabf.cn

   水果是孕期不能錯過的食物,孕媽媽怎樣挑水果,才能給自己和寶寶保持好皮膚呢?

  顏色越深營養(yǎng)越高

  與蔬菜一樣,水果的顏色也是豐富異常。不同顏色的水果,含有不同的抗氧化成分和保健成分。水果的抗氧化成分比蔬菜更強。購買不同顏色的水果,顏色越深,營養(yǎng)越好。

  這里所說的顏色深,是水果本身的自然光澤,例如,顏色深的藍莓就比草莓營養(yǎng)價值高。紫紅櫻桃(車厘子)比黃皮櫻桃營養(yǎng)好。水果顏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營養(yǎng)越豐富。橙黃色系的水果,黃枇杷比白枇杷營養(yǎng)好,黃桃比白桃類胡蘿卜素含量高。

  因為深知人們的這種心理,很多果商給水果進行“上色”處理。有些小販從水果市場低價買進一些水果,如:采摘過早的西瓜,硬邦邦的青桃和一些腐敗霉變的水果,進行化妝處理,然后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賣出。

  給水果美容的方法很多,一般來說,是因“果”而異的。長了霉菌的橙子,清洗后上色、打蠟,馬上變得紅潤光鮮;青澀的半熟桃子,加入明礬、甜蜜素、味精、酒精、水分等,立刻變得清脆香甜;青芒果用生石灰捂黃,使表皮看起來黃澄澄的,但吃起來卻沒有芒果味;楊梅噴殺蟲水保鮮;草莓上了紅色素并拿防腐劑泡過,個個通體透紅;半生不熟的西瓜打針,從瓜蒂處注射色素糖精水;七分熟的香蕉,表面涂上一層含有二氧化硫的催熟劑,一兩天時間香蕉全變成了個大、色黃、鮮嫩的上品;生柿子則是用酵母或催熟劑來催熟,但柿子的甜度大減。

  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當心,不要買錯了“化妝”水果。購買時要挑選有正常色澤的水果,注意水果是否存在原有的香氣及有無化學添加劑的氣味等。如果要購買反季水果,首先要看水果的外形、顏色。盡管催熟的水果果實呈現(xiàn)出成熟的形狀,但果皮或其他方面還會有不成熟的感覺。其次,通過聞水果的氣味也可以加以辨別,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聞到一種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僅沒有果香味,甚至還有異味。再有,同一品種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注水的水果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分量要重很多,很容易識別。

  個頭越小營養(yǎng)越好

  購買水果時,很多人都喜歡個頭大、表面光滑閃亮的產(chǎn)品。其實,個頭大并不等于營養(yǎng)更高。研究表明,在同一種水果中,小個的往往比大個的更健康,因為靠近皮的部分往往是營養(yǎng)素和保健成分含量最高的地方。小果的皮所占的比例大,抗氧化成分和維生素含量反而高。如果大家都能選小個的買,農(nóng)民在生產(chǎn)時也就不會使用膨大劑了。

  表面的漂亮的水果也未必好,表面光亮往往是打蠟化妝的結(jié)果。果園里剛采收的水果表面是不光滑的,觸感有些發(fā)澀,很多水果還有一層天然的白色果粉,很多人認為這層白霜是使用農(nóng)藥的結(jié)果。其實這一層白霜是水果本身含有的天然蠟質(zhì),防止水果或蔬菜的水分蒸發(fā)。有了這層蠟的保護,水果保存時間更久。

  對于孕媽媽來說,水果也最好挑不同味道的,而不要一味追求甜的。甜分高的水果本身糖分高,對于要嚴格控制糖分的孕媽媽并不是好事。而且,水果味道特別甜并不意味著營養(yǎng)價值高。相反,很多保健成分都是帶有一點苦澀味的。所以甜中略有酸澀的自然風味反而最值得選擇。

  當季的水果更營養(yǎng)

  與蔬菜一樣,本地、應(yīng)季的水果更營養(yǎng)。一方面,本地的水果不需要長途運輸,節(jié)約資源,減少環(huán)境污染。另一方面,本地的水果可以在達到最佳成熟度后再采收,品質(zhì)和口感更優(yōu)良。

  大家都知道,水果成熟之后就會變軟,兩三天就壞掉,而且磕碰后就會爛掉,很難儲藏和運輸。要想從遠處把大量水果運過來,必然要在七成熟的時候就采摘。到了銷售的地方,為了能夠賣出去,也讓它達到可以食用的狀態(tài),就要使用乙烯利等催熟。這是為了滿足長途運輸和儲藏需要必然采取的措施,所以,北方吃到的香蕉、芒果等,永遠都不是自然成熟的狀態(tài)。都是在長到正常大小后,在青澀發(fā)硬的狀態(tài)下采收下來,然后再催熟成黃色。

  那些進口水果更是如此,為了長途運輸,早早就采收下來,經(jīng)過保鮮劑和打蠟拋光處理。所以,孕媽媽最好選擇本地應(yīng)季的水果。

  當然,如果是在冬季,本地水果蔬菜產(chǎn)量少的情況下,還是需要吃一定的反季節(jié)水果或長途運輸?shù)乃?。比較,吃總比不吃好得多。

相關(guān)熱詞搜索: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guān)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nèi)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