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區(qū)好看嗎 參考無人區(qū)影評

作者:  iultzd   2013-12-05 11:58 [ 查查吧 ]:uabf.cn

       最近熱映的電影《無人區(qū)》好看嗎?不妨參考下無人區(qū)的影評介紹吧:

  2009年,寧浩在祖國西部拍了個電影,叫《無人區(qū)》。

  因為我們都知道的原因,這部電影成了“無人看”,消失了四年。

  這是一個人和動物的故事,人和畜生,畜生和動物。

  我無意再去評論當年的“廣電總局”事件,大家身在天朝,想必都懂,在這個國家,任何東西都會打上中國特色的標簽,藝術也是,于是有些“藝術家”樂于低級復制與金錢買賣,有些藝術家被強奸。

  看完這部電影后,負責這部電影營銷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這部電影我已經(jīng)看過好多好多遍了,三年前就看過了,到今天為止,一直都還在調(diào)。”

  我總是會喜歡這樣一類電影:基調(diào)是暗色的,散發(fā)著暗色金屬質(zhì)感的光澤,他們沒有統(tǒng)一的基調(diào),也沒有固定需要歌頌的“東西”,這里面只有一個個鮮活的人或者撥開保護殼以后的世界。他們也許真實,也許只存在于另一個平行宇宙中,但不管怎樣,他們作為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講好了一個故事。

  中國人不有趣,這個大概從古至今都是,從王小波開始,逐漸被拿上臺面上來說,許多的文藝青年與有識之士開始直面自己的無趣,把“做一個有趣的人”和“找一個有趣的人”作為生活中的一個目標在踐行。寧浩算是個有趣的人,雖然我不認識他也沒接觸過,由于不跑電影口,也還沒有機會采訪過他,但直覺告訴我,他會是一個有趣的人。他的電影就很有趣,哪些從后現(xiàn)代主義中生根發(fā)芽的拼貼與嫁接讓我們在中國電影中看到了一種景象。

  看到寧浩的電影,熟悉電影的人肯定腦袋里會出現(xiàn)幾個名字,而我這次要說的是,昆汀,也許是因為二位的電影在天朝都遭到了一次“奇遇”。在觀片的過程中,我腦海中出現(xiàn)過《殺死比爾》、《無恥混蛋》,還有一些我不記得名字的西部片,說《無人區(qū)》有西部片的感覺其實也不準確,只是滿眼的沙子與用的過度的黃色濾鏡給我的錯覺,其實公路片更貼切。這個片子里沒有一個“英雄人物”,連所謂的正面人物似乎也找不出,這里只有一個一個真實的人,這不是一個二元對立的世界,所謂的非此即彼在我眼里看來也是扯淡的,于是當善良與陰暗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人身上這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兒變成了“不對”。片子里有許多諷刺、包袱、笑點、在我看來,寧浩給的方式太直接了,不知道是不是考慮到大眾的接受能力,反正我是不喜歡表面的直給,缺乏了想象空間的電影在我看來總像失去了神秘感的偶像,變成了一個一次性消費的“ons”。講個小插曲,其實在觀看的過程中某一個瞬間我開了小差,我覺得這是一部男權電影,整部影片中,僅有的女性角色有三個,拋掉最后補加的莫名其妙的陶虹不說,其余的兩個角色,無論是余男扮演的被“賣”到這無人區(qū)當“妓女”的小媳婦角色,還是商店里那個自以為聰明的小老太婆,不知道是我太過敏感還是其他原因,我總覺得有刻意貶低女性的傾向。一瞬間我理解了那些女權主義電影,哈哈哈哈!

  在其他國家,熒幕上對人性進行反思的電影不在少數(shù),人的個體價值在已經(jīng)足夠復雜精密的社會下是渺小的,更何況這個社會之外,有多廣袤。最近剛看完《球狀閃電》,對于作者的另一部小說《三體》即將被拍成電影的事實我不報任何希望,就像我接受作者對球狀閃電的猜想,在這個微宇宙以外,還有一個宏宇宙,人類如此渺小,更何況人類構建的世界。人性早已被習慣泯滅了,一個電影反映了一點點皮毛而已,值得這么大驚小怪?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nèi)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