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套疊的癥狀 小兒腸套疊是怎么引起的

作者: 蔣且  2019-03-08 10:27 [查查吧]:uabf.cn

   小兒腸套疊剛剛出現時,寶寶出現哭吵的癥狀一般父母們很難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拖到后期嚴重可能導致寶寶致死,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一說小兒腸套疊的癥狀以及它是怎么引起的!

  什么是小兒腸套疊

  腸套疊就是一段腸子套入相鄰的一段腸子里,造成腸道梗阻而不通暢。

  理論上任何部位都可發(fā)生,但大多發(fā)生在小腸末端和大腸起始部,也就是說小腸和大腸連接的部位。它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急腹癥。如果腸管套疊1—2天,套入的腸管血液循環(huán)受阻,并隨著腸蠕動腸管越套越緊,從而發(fā)生缺血性壞死、穿孔,危及寶寶的生命。

  小兒腸套疊的典型癥狀

  1.陣發(fā)性哭吵

  常見既往健康肥胖的嬰兒,突然出現陣發(fā)性有規(guī)律的哭鬧,持續(xù)約10-20分鐘,伴有手足亂動、面色蒼白、拒食、異常痛苦表現,然后有5-10分鐘或更長時間的暫時安靜,如此反復發(fā)作。此種陣發(fā)性哭鬧與腸蠕動間期相一致,由于腸蠕動將套入腸段向前推進,腸系膜被牽拉,腸套疊鞘部產生強烈收縮而引起的劇烈疼痛,當蠕動波過后,患兒即轉為安靜。腸套疊晚期合并腸壞死和腹膜炎后,患兒表現萎靡不振,反應低下。一部分體質較弱,或并發(fā)腸炎、痢疾等疾病時,哭鬧不明顯,而表現煩躁不安。

  2.嘔吐

  初為奶汁及乳塊或其他食物,以后轉為膽汁樣物,1-2天后轉為帶臭味的腸內容物,提示病情嚴重。

  3.腹部包塊

  在2次哭鬧的間歇期檢查腹部,可在右上腹肝下觸及臘腸樣、稍活動并有輕壓痛的包塊,右下腹一般有空虛感,腫塊可沿結腸移動,嚴重者可在肛門指診時,在直腸內觸到子宮頸樣腫物,即為套疊頭部。

  4.果醬樣血便

  嬰兒腸套疊發(fā)生便者達80%以上。家長往往以血便為首要癥狀就診,多在發(fā)病后6-12小時排便,早者在發(fā)病后3-4小時即可出現,為稀薄黏液或膠凍樣果醬色血便,數小時后可重復排出。便血原因是腸套疊時,腸系膜被嵌入在腸壁間,發(fā)生血液循環(huán)障礙而引起黏膜出血、水腫與腸黏液混合在一起而形成暗紫色膠凍樣液體。

  5.肛門指診

  有重要臨床價值,有些來診較早患兒,雖無雁排出,但通過肛門指診可發(fā)現直腸內有黏液雁,對診斷腸套疊極有價值。

  6.全身狀況

  依就診早晚而異,早期除面色蒼白,煩躁不安外,營養(yǎng)狀況良好。晚期患兒可有脫水,電解質紊亂,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應遲鈍。發(fā)生腸壞死時,有腹膜炎表現,可出現中毒性休克等癥狀。

小兒腸套疊的癥狀
小兒腸套疊的癥狀(圖片來自:攝圖網)

  小兒腸套疊的病因

  常見的為6—12月幼兒的小兒腸套疊。一般無明顯原因,因而稱為自發(fā)生腸套疊。6—12月往往是幼兒斷奶及改變食物的年齡。

  有人認為隨著食物的改變腸道內細菌也起變化,易引起粘膜下Peyer斑炎癥腫脹而誘發(fā)腸套疊。幼兒腸套疊大多發(fā)生在末段50cm回腸,該處Peyer斑也最多。 腸套疊由三層腸壁組成:外壁為鞘部,套入部又由最內壁和反折壁組成。套入部的最前端為頂部,鞘部的開口處為頸部。套入部系膜血管為鞘部擠壓而使套入腸管充血、水腫以至壞死。

  腸套疊發(fā)生后,只要腸系膜夠長且腸管可活動,套入部的頂部可繼續(xù)向前推進到左側結腸。

  按套入腸的頂部和外鞘頸部腸段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按照Perin和Lindsay的統(tǒng)計,最多見的為回盲型,占39%,其次為回結型,31.5%,回回型、6.7%和結結型,4.7%,其余為少見類型。

  大致內容就分享到這里了,不知道大家對小兒腸套疊更加了解了呢,所以,當寶寶出現上述所說的情況時,應趕快就醫(yī),讓寶寶得到最專業(yè)的治療。

相關熱詞搜索: 疾病治療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