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護膚的要點 嬰兒護膚有哪些禁忌

作者: 高五7  2013-11-25 14:39 [查查吧]:uabf.cn

  又到了比較干燥季節(jié),寶寶皮膚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那么嬰兒護膚有哪些要點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寶寶皮膚問題

  1、寶寶皮膚薄嫩,抗損傷的能力低

  寶寶的皮膚層十分細膩薄嫩,最外層起耐磨作用的角質層是單層細胞,缺乏透明層;而成人是多層細胞,真皮中的膠原纖維也很稀少,薄而缺乏彈性,所以,皮膚的厚度只有成人皮膚厚度的十分之一。因此,不僅容易被外來的有刺激性及有毒物質滲透,而且容易摩擦受損,抵抗干燥環(huán)境的能力也差,照料上稍有疏漏,就會引起皮膚損傷,如過敏、紅腫等。

  2、皮膚抗病能力差,容易被細菌感染

  由于皮膚未發(fā)育成熟,所以免疫系統(tǒng)功能弱,不能像大人那樣成為人體抵抗致病菌的第一道防線,僅靠皮膚表面的一層天然酸性膜來保護皮膚,很容易被細菌感染,或者發(fā)生過敏反應,如紅斑、紅疹、水泡等;皮膚結締組織中富含基質,含水量高于成人,容易發(fā)生炎癥性水腫;同時其中的血管豐富卻非常脆弱,受輕度物理性刺激就會損傷出血。

  3、皮膚色素層薄,對外界溫度變化反應敏感

  寶寶的皮膚內防護紫外線穿透的黑色素生成得很少,因為色素層薄,很容易被陽光中的紫外線灼傷。加之,寶寶的體表面積按公斤體重計算較成人大,所以散熱快,耗熱量就相對要多,外界環(huán)境的溫度一旦變化,寶寶的皮膚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4、皮膚脂質少,抗干燥能力差

  寶寶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不但容易散熱,而且體液交換量也很大,又因為多汗,容易因失水使皮膚變得干燥;同時,皮脂分泌少(新生兒和嬰幼兒則相反),皮膚下的脂質可保持使皮膚內的水分平衡,如果過少則很易使水分流失,皮膚因此爆皮或破裂。

  正因為寶寶的肌膚如此嬌嫩細膩,嬰幼兒護膚品就必須要比成人的護膚用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即選用“專為嬰兒特別配方”的洗護用品。這種用品通常都經過嚴格的醫(yī)學測試,證明其中的成分是用于嬰兒的純正物質,對寶寶的皮膚作作用溫和且是無害的,完全符合寶寶的皮膚的生理特點,不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因此父母給寶寶挑護膚品要遵守一定的原則,避免對寶寶的皮膚造成損傷。

  嬰兒護膚的3要點

  一:清潔

  清晨起床,要用柔軟的毛巾或紗布浸溫水給寶寶擦臉,注意五官部位的清潔,剛吃完奶或食物之后,特別要對嘴邊關鍵區(qū)域進行徹底清潔。不要用粗糙的毛巾給寶寶擦臉,更不要用堿性大的香皂給寶寶清潔。每晚臨睡前都要給寶寶洗個溫水澡,并用嬰兒專用的柔濕巾給寶寶擦拭小屁股,不僅可以起到清潔的作用,同時還有潤膚的功效,有效防止紅屁股的出現。

  二:保濕

  爸媽除了要多讓寶寶喝水外,每天都要用濕熱的小毛巾輕輕地敷在寶寶的嘴唇上,讓嘴唇充分吸收水分,然后涂抹寶寶專用的潤唇油或香油。臉部清潔完畢后,要及時涂抹嬰兒潤膚露、潤膚霜進行保濕;洗澡后要及時把寶寶全身擦干,然后用手把潤膚霜焐暖,輕輕地涂在寶寶身上,以此來鎖住皮膚所需的水分。

  三:防曬

  新生兒的皮膚很嬌嫩脆弱,所以爸爸媽媽外出時要避免寶寶過度暴露在陽光下,尤其是強烈的陽光下。外出必要時,暴露的皮膚使用無刺激性不含有機化學防曬劑的高品質嬰兒的防曬品。

  寶寶護膚的3大禁忌

  一:忌偏食

  寶寶的皮膚如同毛發(fā)一樣,遺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后天的調理也可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營養(yǎng)的好壞至關重要,蛋白質使皮膚光澤柔潤;脂肪 不足量會導致皮膚干燥,色澤灰暗;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皮膚干燥脫落;鐵元素使孩子面色紅潤,鋅元素缺乏可誘發(fā)皮炎。因此,有挑食偏食習慣的寶寶容易得皮膚病,爸爸媽媽一定要好好調理其飲食習慣。

  二:忌洗澡水溫過熱

  冬天天氣寒冷,夜晚尤甚,因此很多寶寶很怕脫光衣服洗澡,媽媽也怕孩子著涼,便使用溫度過高的水給寶寶洗浴,但這更容易使寶寶皮膚瘙癢。給寶寶洗澡時應先放冷水,然后再放熱水,將水溫調試至37~40攝氏度。水量要多一些,以能蓋住寶寶身子為宜,洗澡時間不要超過l0分鐘。

  三:忌衣著不當

  要給寶寶穿著比較寬松、透氣的衣物鞋襪,如果衣服、特別是鞋子過緊不僅會限制寶寶的活動,而且不利于血液循環(huán),這樣反而更不易于產熱,正確的保暖方法是要使寶寶全身,特別是手部、腳部的血液循環(huán)通暢。褲子方面,可以給寶寶穿著背帶褲,背帶褲的優(yōu)點就是能護住寶寶的肚子;有些寶寶比較好動,那些腰部是松緊帶的褲子容易往下滑,這樣肚子就要受涼。另外還要指出的是,衣物太緊其實也不利于寶寶的生長發(fā)育。

相關熱詞搜索: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