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注意事項 洗澡要注意七大細節(jié)

作者: viukj  2016-02-23 11:43 [查查吧]:www.uabf.cn

  寶寶出生后第二天,有條件的話就應該每日給寶寶洗一次澡了。該產(chǎn)科護長李桂鳳特別介紹了給寶寶洗澡的一些步驟和細節(jié)。

  細節(jié)一:

  水溫在38~41攝氏度之間

  給寶寶洗澡時間應安排在喂奶前1~2小時,以免引起吐奶。新生兒的洗澡盆最好專用,洗澡前先將盆刷干凈,有條件的話用熱水把洗澡盆燙洗過以免留下細菌。

  寶寶皮膚嬌嫩,為避免寶寶皮膚燙傷,給寶寶的洗澡水溫應控制在38~41攝氏度之間。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這個順序希望每個父母都應特別注意,如果先放熱水忘記放冷水,很容易引起寶寶皮膚燙傷),然后用手背或手腕部試水溫。因為這兩個部位皮膚較嬌嫩,更接近于寶寶的嬌嫩皮膚,可以感知怎樣的水溫更適合寶寶,水溫以不覺得燙為宜。也可以使用專門的水溫計測量水溫,更加準確。

  這一切準備好后,就可以給寶寶脫衣服洗澡了。

  細節(jié)二:

  左右手協(xié)調,托住寶寶身體

  可以把寶寶專用的沐浴液倒入水中或全身涂抹沐浴液,然后輕輕把寶寶放入水中。

  洗澡的時候,用左臂夾住寶寶的身體并托穩(wěn)寶寶頭部,使寶寶覺得安全舒適,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將寶寶耳朵向內蓋住,防止水流入寶寶耳朵。

  給寶寶洗澡先從頭部開始,先洗臉再洗頭,然后洗全身。

  細節(jié)三:

  用棉花球或柔軟的毛巾洗浴

  寶寶皮膚嬌嫩,不能用粗糙硬度較大的毛巾給寶寶洗澡,以免擦傷寶寶皮膚,應選用柔軟的小毛巾。有條件的話,可以備用兩條毛巾,一條擦洗臉部一條擦洗身體其他部位。

  應特別注意,如果已經(jīng)拿毛巾擦洗寶寶外陰,特別是女孩,就不應該再用該毛巾擦洗身體其他部位,特別是寶寶的鼻子、嘴巴、眼睛,避免外陰部細菌感染這些部位。如果再用此毛巾,必須清洗確保干凈。

  用毛巾清洗時,應一邊擦洗一邊折毛巾,用干凈的毛巾角擦洗。也可以用棉花球沾水濕潤后清洗寶寶身體。

  洗完臉部頭部,再洗寶寶正面身體部位。之后將小兒倒過來,使小兒的頭頂貼在媽媽的左胸前,用左手抓住小兒的左大腿,右手用浸水的小毛巾先洗會陰腹股溝及臀部(女嬰一定要從前向后洗),最后洗下肢及雙腳。洗完,立即將小兒用大毛巾裹上,輕輕擦干。

  細節(jié)四:

  寶寶臉部清洗由內向外

  用濕棉球或毛巾從寶寶眼角內側向外側輕輕擦洗,寶寶的眼皮非常嫩所以動作一定要特別輕柔。接著由鼻梁向兩邊擦洗,從臉部中央向外側洗滌。

  擦洗寶寶其他部位時候,如果用沐浴液,應注意用手輕輕擋住寶寶眼睛、鼻子和嘴巴,避免沐浴液泡沫飛濺進這些部位。

  細節(jié)五:

  用棉簽沾75%醫(yī)用酒精清潔肚臍

  寶寶出生后,無論肚臍帶是否已經(jīng)脫落。應每天洗澡后清潔肚臍部位,用毛巾或棉簽沾75%醫(yī)用酒精,從肚臍中間從內往外打圈輕輕擦洗,重復三次,排除污物或血痂,保持肚臍部的干凈清爽。

  如發(fā)現(xiàn)寶寶肚臍有紅腫或膿性分泌物,應去看醫(yī)生。

  細節(jié)六:

  洗澡不要超過5分鐘

  寶寶洗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5分鐘,避免感冒。

  洗澡時,父母應溫柔和寶寶講話(雖然寶寶聽不懂,但可以讓寶寶放松)。給寶寶洗澡時,可以單獨一個人給寶寶洗澡,也可以父母一起給寶寶洗澡。

  細節(jié)七:

  洗后按摩寶寶身體

  給寶寶洗澡后,擦干身體,然后用寶寶專用爽身粉涂抹寶寶身體,但也要注意用手擋住寶寶臉部不讓爽身粉飛入寶寶鼻子嘴巴。而后可以對寶寶身體進行撫觸。

  冬天,怎樣給新生兒洗澡?

  新生兒皮膚柔嫩,防御能力差,新陳代謝旺盛,如不經(jīng)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積會刺激皮膚,容易發(fā)生皮膚感染,故應經(jīng)常洗澡。在寒冷的冬天,給新生兒洗澡要注意以下事項。

  ● 把所有必要的洗澡用品拿齊,并把一條毛巾、一塊干凈的尿布和一套衣服攤開來。

  ● 水盆中最合適的水深為6~9厘米,水溫暖但不燙。

  ● 帶你的寶寶到浴室并脫下他的衣服,如果你的嬰兒每次洗澡都哭,首先把尿布留在他的身上,它能在水里給寶寶一種額外的安全感。

  ● 由腳開始,逐漸讓你的寶寶滑進澡盆里,并用一只手支撐他的頸部和頭部。

  洗澡的時候有規(guī)律地倒一滿杯洗澡水在他身上,這樣不至于讓他感到太冷。

  ● 使用溫和的肥皂,注意使用不能太頻繁,過多使用會使寶寶的皮膚變干燥。

  ● 用水一杯一杯地將你的寶寶徹底沖洗干凈,并用一條干凈的毛巾由頭到腳擦干他,然后給他換上尿布,并吻一下寶寶香噴噴的頭部。

相關熱詞搜索: 新生兒護理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