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分娩時需要吃巧克力嗎

作者: 向門長  2013-03-07 11:28 [查查吧]:uabf.cn

   其實,哪怕在平常,若問吃什么食品最能讓人飽,最能抵抗饑餓,大部分人脫口而出的食品恐怕都是巧克力。

  人們習慣性地認為,脂肪多糖多的食品最能引起飽感。可惜,這種說法真是大錯特錯。我無意批評婦產科醫(yī)生,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食品專業(yè),對食品的內容和特性沒有多少了解,就像我不懂接生一樣。

  你真的需要巧克力嗎?

  巧克力里面是50%的糖和40%的脂肪,你真的需要它嗎?脂肪你的身體里就有,生寶寶之前已經特意儲備了至少十幾斤,不需要巧克力額外供應,你需要的是幫助脂肪徹底分解的碳水化合物。不過,巧克力里的糖會額外消耗你的維生素B族,而生孩子的時候你疲憊不堪,汗流涔涔,本來維生素B族的損失就很大。它唯一的好處,倒是其中的少量咖啡因起到興奮作用。

  你的胃里面要感受到飽,需要一定體積的食物,而巧克力體積實在是太小了,吃180千卡能量的巧克力,只有大約35克,根本不足以引起足夠的飽感。而如果喝180千卡能量的牛奶或八寶粥,卻有300克以上。喝豆?jié){體積就更大,在兩個小時之內讓人感覺相當飽。而且,里面含有相當豐富的B族維生素,對于順利供應能量很重要。

  巧克力的真相

  巧克力平日脆硬、入口即化的特殊口感來自可可脂。它是一種比豬油飽和程度還要高的植物脂肪,在巧克力中的含量為40%左右。但也有一些劣質巧克力用“代可可脂”摻入其中,其中含有氫化植物油,成本比真正的可可脂低多了。而氫化植物油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對心血管極為有害,害處甚至超過飽和脂肪酸。

  ——可見,巧克力中富含飽和脂肪酸,而且劣質巧克力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因此如果沒有那么豐富的植物多酚來彌補,它們對心血管很可能具有不良影響。

  就我國市面上銷售的絕大多數巧克力來說,其中含糖50%左右,蛋白質含量為5%左右,脂肪含量約30%,水分含量僅2%左右,能量達550千卡以上,是糧食干制品的1.6倍??梢?,巧克力屬于高脂肪、高糖分、高熱能的食品,蛋白質含量低。

  ——可見,巧克力的營養(yǎng)成分并不平衡,如果大量食用,又不增加運動,則很可能會增加體重。而體重增加本身,便不利于預防慢性疾病。

  然而,普通巧克力也并非一無是處。它是一種高能食物,因此適合在長途旅行、登山、野游時作為儲備食物攜帶,可提供一定數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鈣、鎂、鐵等礦物質。添加牛奶會提高巧克力的營養(yǎng)價值,使蛋白質、鈣和B族維生素的含量增加;添加果仁會增加不飽和脂肪酸、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

  哪個你吃了更飽?

  人們認為那些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最頂飽,是因為它們的能量密度高。也就是說,按照食物的體積來計算,當然是100克巧克力比100克大米粥(米:水=1:10,看起來比較稠)容易讓人飽。問題是,100克巧克力所含的能量是大米粥的多少倍呢?說起來會嚇一跳:15倍??墒?,吃1500克大米粥,和吃100克巧克力相比,哪個會更飽?

  所以,按照同樣能量來比較,甜巧克力是非常“不頂飽”的食物。它所提供的脂肪當中,有接近一半是飽和脂肪,這也不是人們所需要的。而里面大量的精制糖,也沒有多少營養(yǎng)價值。

  Tips

  巧克力不容易消化,這一點也是劣勢。生產時,體力消耗非常大,血液都集中在骨盆附近,消化能力肯定會大大降低。這時候顯然應當吃一些相對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包之類,在陣痛的間隙中吃幾口,能夠最方便地補充能量。

  巧克力到底適合誰來吃?

  戰(zhàn)地食品的好選擇

  它適合作為戰(zhàn)地食品。在兩伊戰(zhàn)爭中,美國人發(fā)現,在強烈的應激和高度的體能消耗當中,士兵的體重常常會快速減少。同時,因為戰(zhàn)爭的緊張,他們的食欲比較差,進食數量普遍有所下降。這種情況不利于作戰(zhàn)部隊維持戰(zhàn)斗力。此時,需要供應那些小體積、高能量、吃起來方便、吃了不容易飽的食物,才能讓他們避免過度的體脂肪消耗。巧克力、曲奇、餅干、小蛋糕之類,正是這樣的好選擇。

  運動員食品

  對于長距離項目的運動員來說也是一樣。他們沒有減肥需要,而是需要更多的能量密集食物來避免體脂肪大量消耗,所以平日吃點巧克力有益無害。

  高強度運動的人

  巧克力也適合長時間高強度運動的人,可以補充高強度勞動所帶來的熱量損耗。

  臨產不忘維生素B

  臨產的準媽媽們還不能忘記,最好提前補充一些B族維生素,還要供應充足的鈉、鉀、鈣、鎂等礦物質,因為出汗會損失不少的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呢,如果不及時補充,就會讓人體能下降。香蕉吃起來方便,礦物質多,能量也比較高,又不算涼,是西方人推薦的產婦食品。

相關熱詞搜索: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