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長時間不開怎么保養(yǎng)

作者: zbiac  2017-07-24 09:31 [查查吧]:uabf.cn

   汽車長時間不開對汽車零部件有一定的傷害,那汽車長時間不開怎么保養(yǎng)呢?下面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

  汽車長時間不開怎么保養(yǎng)

  1.清洗整理愛車

  汽車停放前,應該把全車清洗整理干凈,不要留下泥漬。胎壓要調到上限,油箱內加滿油,并關閉全車電路。若停放期超過一個月以上,不但要將胎壓調到上限,而且應每隔一周定時移動車輛數(shù)厘米,以免車胎因固定一個位置受壓著地,造成該部位輻射鋼絲變形。

  2.用千斤頂把車子架起來

  汽車在停駛前,應用牢靠的千斤頂把車子架起來,使輪胎和懸架元件不再受力。

  3.晾曬車內的地毯

  車上的棉麻制品,如地毯等很容易吸收水分。特別是在潮濕地區(qū)和陰雨季節(jié),更易受潮霉變。因此,車主最好委托家人對車上的棉麻制品經常檢查,適時晾曬,保持干燥。

  4.每月啟動發(fā)動機一次

  汽車如長期不用,最好委托家人每月啟動發(fā)動機一次,檢查發(fā)動機的運轉情況。如有異?,F(xiàn)象,需及時調整、維修。

汽車長時間不開怎么保養(yǎng)

汽車長時間不開怎么保養(yǎng)

  5.經常檢查蓄電池

  蓄電池的電解液液面必須高于極板10-15mm,不足時應及時添加蒸餾水,應保持電量充足,必要時應對蓄電池充電。

  6.放凈防凍液

  汽車在停駛前,應放凈冷卻系統(tǒng)中的全部防凍液,放掉機油,電瓶應在充足電后摘下樁頭,在停放期間還應定期充電。

  7.車庫內保持通風

  停放車輛的車庫內應經常保持通風,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以下。在易銹蝕的部位和機件表面應涂以機油、潤滑脂或者用油紙包扎起來。對于各總成機構上的孔隙,應加以密封,避免空氣、水分和灰塵進入內部。

  8.汽油油箱要嚴密封閉

  汽車長期停駛,汽油的辛烷值會隨著輕質成分的損失和膠質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從而使其抗爆性隨之降低。因此,汽油油箱要嚴密封閉,并且避免溫度過高,汽油儲存的時間最好不要太長。

  9.每周行駛一段里程

  當車主一段時間內不使用車時,最好委托家人每周將車開到公路上高速行駛一段里程,以保持車輛的各種使用性能。

  10.特別提醒:

  汽車在長期停放期間,最忌潮濕和鼠害。潮濕不僅會使金屬部件銹蝕,還會損壞電氣元件,這對于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汽車是致命的;而鼠害會侵蝕電線、輪胎、內飾件。所以,一定要避免以上的破壞,不給潮濕、鼠害以可乘之機。

  上面介紹了汽車長時間不開怎么保養(yǎng)的相關內容,下面一起來看看汽車長時間不開有哪些危害。

  1、車漆脫落

  車漆脫落一般出現(xiàn)在南方潮濕地方,長時間停放后汽車表面會富含大量水蒸汽,與鐵等發(fā)生化學反應,讓車殼銹蝕,導致油漆脫落等。

  2、剎車系統(tǒng)銹蝕

  剎車系統(tǒng)長時間閑置最容易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導致銹蝕,影響剎車性能,如果銹蝕嚴重還有可能直接導致剎車系統(tǒng)損壞。

  3、輪胎變形和腐蝕

  輪胎長時間閑置后勢必會經常遭遇酸性和堿性物質的洗禮,會腐蝕輪胎壁,而由于限制汽車不發(fā)生位移導致輪胎接地處長時間發(fā)生變形,停駛時間越長,變形部位越不易恢復,使輪胎四周的重量分布發(fā)生變化,滾動半徑不均勻,造成輪胎不平衡。一旦汽車進入高速行駛后,就會發(fā)生車身抖振,可加速輪胎的磨損,還可給行車安全帶來隱患。

  4、蓄電池虧

  電蓄電池虧電是最常見的問題,如果汽車閑置超過半年,蓄電池電量就會放完,導致汽車無法啟動。而且在蓄電池放至較低電量水平后,蓄電池損壞會加劇,降低了電池的容量以及實用壽命,使蓄電池提前進入報廢狀態(tài)。

  5、機油氧化變質

  一般來說機油在發(fā)動機里面的保質期為1年,由于發(fā)動機中的機油多少有些污染,如果長時間閑置就會加劇機油的氧化和變質,特別是水蒸氣等水分進入后會迅速乳化機油。

  汽車長時間不開的建議

  1、關閉車內的所有電器,如有連接點煙器或USB的設備,也要拔掉;

  2、給車穿上車衣;

  3、每隔兩周檢查一次機油液位;

  4、定期更換機油;

  5、偶爾啟動一下發(fā)動機,讓其怠速空轉一段時間;

  6、汽油控制在1/4內;

  7、要用車的時候,及時加注新汽油,留意車內的故障提示。

  以上就是關于汽車長時間不開怎么保養(yǎng)的全部內容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發(fā)表評論
評論

熱門關注

  • 婚慶
  • 裝修
  • 培訓
  • 學車
  • 旅游

醫(yī)療健康

  • 資訊
  • 內科
  • 婦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