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候多變,身體處于復蘇階段。中醫(yī)認為,春季是陽氣生發(fā)的季節(jié),所以人應該順應天時的變化,通過飲食調養(yǎng)陽氣以保持身體的健康。但是,很多人都只注重了進補,卻不知禁忌。春季飲食要注意,進補不當反傷身。
“虛不受補”,就是進補不當
補品,顧名思義,是滋補身體的食品或藥品。適當服用滋補品,能使機體增強抗病能力,少生疾病;使患病之人盡快恢復健康。故有些人把服用補品看作是對健康的投資。
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因為并不是任何人都需要補品。若盲目進補,或進補不當,不但無益,反會引起種種弊端。“虛不受補”就是進補不當造成的典型問題。所謂“虛不受補”,是指一些體質虛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由于脾胃虛弱或脾虛濕盛、運化功能差等原因,在應用滋補品之后,不但不能得到應有的補益作用,反而會出現(xiàn)納呆厭食、消化不良、脘腹脹滿、惡心嘔吐等癥狀的一種現(xiàn)象。
1、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是導致“虛不受補”的主要原因。由于胃的消化與脾的運化功能差,而補品又多為滋膩之品,所以在服用后,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腸負擔,出現(xiàn)消化不良等癥狀。
對策
對“虛不受補”者,可先調理脾胃,采用健脾除濕、芳香化濁、開胃助消化等治療法則,選用香砂六君子湯、人參健脾丸、藿樸夏苓湯等方藥,消除濕濁,恢復胃腸功能,使脾胃保持最佳狀態(tài),為以后進補鋪平道路。同時,可對脾胃虛弱患者采用食療的方法調養(yǎng)脾胃。飲食原則是多品種多變化、富營養(yǎng)而易消化,飲食宜溫、宜軟,首選魚、瘦肉、雞、奶類、豆制品、蓮子、薏米、百合、山藥、大棗、核桃等,新鮮蔬菜與水果也應適當多吃些,并最好“少食多餐”,每餐只吃七、八成飽。年老體弱脾胃虛弱之人,要少吃生冷、油膩、煎炸、熏烤與容易脹氣之品;辛辣刺激之物,也應少吃或不吃。
2、補不對證
服用補品一定要辨證,首先應了解自己是什么體質,然后才能對證選擇相應的補品。否則,盲目進補,補不對證,自然難收應有之效。
對策
進補之前,最好先向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師咨詢,明確自己的體質是陰虛、陽虛,還是氣虛、血虛。對自己的體質有了清楚認識,進補就有了明確目標。如平日感到乏力、氣短者為氣虛,可服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大棗等;若表現(xiàn)為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jīng)量少者則為血虛,宜服當歸、熟地、阿膠、首烏、龍眼肉等。若有全身功能衰退、怕冷、腰酸背痛、四肢不溫、陽痿等則屬腎陽虛虧,可選鹿茸、肉蓯蓉、鎖陽、胡桃肉、海馬等益腎壯陽之品;若表現(xiàn)為津少口渴、潮熱盜汗、眩暈遺精等陰虛者,則可選百合、麥冬、黃精、銀耳、西洋參等。至于氣血兩虧、陰陽俱虛之癥,又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氣血雙補或陰陽兼顧的辦法對證進補。
中醫(yī)認為,“一藥一性,百病百方”,每一種補品只能適合一定的體質,一定的病證。一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不同,病癥有別,季節(jié)有變,體質各異,所以進補必須對證,因人、因時、因病、因地制宜,通補百病的補品是不存在的。對于陰陽俱虛、數(shù)病同發(fā)、病情錯綜復雜者,如表現(xiàn)為“四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高尿酸)的代謝紊亂綜合征者,當按照辨證論治的原則,仔細觀察,全面分析,謹慎配伍,方能奏效。
3、劑量欠妥
進補一定要根據(jù)人的體質、年齡等具體情況掌握補品的劑量,劑量過小,難以奏效,而劑量過大,又容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特別是對脾胃虛弱之人,更應嚴格掌握劑量。
對策
對年老體弱的慢性病患者,只能“平補”、“緩補”,平調陰陽,流暢氣血,而不可“驟補”、“峻補”,急于求成。最好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到最佳劑量。而且藥物宜選藥性平和、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之品。凡過寒過燥、大辛大熱之劑,對老年人都是不適宜的。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3
2021-07-23
深圳龍華區(qū)12-17歲學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規(guī)則
2021-07-23
南京一地調整為高風險地區(qū) 另有20個區(qū)域調整為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