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uanyuan 2017-08-31 15:10 [查查吧]:uabf.cn
藍舌石龍子(巨柔蜥),世界上第二大的石龍子,是一種非常溫順而且容易飼養(yǎng)的蜥蜴。分布于澳洲大陸和附近島嶼,印尼和新幾內(nèi)亞也有分布,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藍舌石龍子資料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藍舌石龍子
藍舌蜥的外型不但少了一般蜥蜴類的猙獰 ,反而還多了一份滑稽,加上那特殊的藍色大舌頭,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愛好者。藍舌蜥在澳洲共有六個亞種分布,最常見的亞種就是俗稱東部藍舌蜥或是斜紋藍舌蜥的Tiliqua s. scincoides,主要分布在澳洲,少部份分布在印尼和新幾內(nèi)亞等地。族群和數(shù)量都很多,可以算是澳洲最普遍的蜥蜴,經(jīng)常在住家后院出沒。藍舌蜥很活潑也很容易馴養(yǎng),只要常接觸,很快就會失去警戒心而變得很溫馴,是很適合初學者當寵物的蜥蜴。如果飼養(yǎng)得當,通常都能活上20年以上。類似的亞種是Tiliqua s. intermedia 稱為北部藍舌蜥,外型與東部種十分相似,主要以眼后的黑斑來區(qū)分。
藍舌石龍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東部藍舌石龍子(T. scincoides scincoides ),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種類。背上有7-8條斜紋,多數(shù)眼睛后方具有黑色條紋,少數(shù)比較淡,前腿比較干凈沒有花紋,野外種群數(shù)量大,分布于澳洲東部和東南部。其另外一個亞種巨人東部藍舌(King Eastern)體長可達50-60厘米。
西部藍舌石龍子(T. occipitalis ),體色為茶褐色并有4-6條寬紋覆蓋,眼睛后方有黑色條紋,分布于澳洲西部的干燥地區(qū)。
北部藍舌石龍子(T. scincoides intermedia ),和東部藍舌很像,背上帶有斜紋,眼后不具黑色條紋,按不同地區(qū)也有幾個亞種。
1)來自Darwin的北部亞種。
2)來自Kununurra的北部亞種。
3)來自Prince Regent的北部亞種。
中部藍舌石龍子(T. multifasciata ),體色灰白并有多條橘色細紋覆蓋其上,眼后方有黑色條紋,頭型呈三角形,尾短,體型相對其它種類的藍舌要肥胖很多,他們不太喜歡動。分布于澳洲中部及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qū)。
斑點藍舌石龍子(T. nigrolutea ),身體上具有豎直的斑點,尾部覆蓋橫向條紋。分布于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群島上。分為兩個亞種,普通種(Blothed)和高山種(Alpine blothed)。普通種的體色比較灰暗,高山種則比較鮮艷,通常在澳洲高山種的斑點藍舌價格要比普通種的高好幾倍。
印尼藍舌石龍子(Tiliqua gigas giga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斜紋巨人,分布于印尼,新幾內(nèi)亞,是藍舌石龍子中唯一一種分布于澳大利亞以外的品種,由于澳大利亞禁止出口他們的物種,這種藍舌便成為了澳洲以外的地區(qū)寵物市場里比較常見的藍舌石龍子。他們和北部藍舌很像,身上覆蓋黑色的斜紋,眼后無黑斑,體型比較大,黑色的四肢是他們明顯的特征。另外有一種英文名叫作Irian Jaya的品種,Irian Jaya是印尼的一個地區(qū)的名字,接近新幾內(nèi)亞。當?shù)厮a(chǎn)的藍舌介于澳洲東部藍舌和印尼藍舌中
保護級別
非CITES附錄物種 。
飼養(yǎng)管理
挑選時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1.兩眼有神,爬行速度較快。
2.應(yīng)選擇體色為綠色,背鋒高聳,身短尾長的水龍。
3.鱗片無破損,尾巴末端為尖圓形狀,爪尖完整。
飼養(yǎng)時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可在魚缸中飼養(yǎng),缸底鋪白色海沙,天氣熱時可放置一水盆,供其飲用,當水溫在10-20度時,應(yīng)在缸中放一塊布,讓其爬在上面夜間睡覺時為它在蓋一塊布,為其保暖,所用的布應(yīng)選擇純棉質(zhì)地的。
以上就是關(guān)于藍舌石龍子資料大全的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