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3分)
勿齋記(明)朱舜水
?、偈乐畬W圣人者,視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幾萬里已。
②古今之稱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聰明睿知莫過于顏淵,及其問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為圣賢傳心之秘,何獨曰“非禮勿視,赤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夫視聽言動者,耳目口體之常事,禮與非禮者,中智之衡量,
而“勿”者下學之持守,豈夫子不能說玄說妙、言高言遠哉?抑顏淵之才不能為玄為妙、鶩高鶩遠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學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顏淵者,從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極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垓v君素好學,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齋。因號“勿齋”,初見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禮矣,不得輕有所請謁也,奈何以“勿齋”請余為之記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輕為搦管,如賈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厭夫高遠玄虛之故習,茫如捕風,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證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勿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擇焉”。余亦有之矣!
[注]①傳心:傳授道統(tǒng)。②芻蕘: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分)
世上學習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對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細,最終距離圣人之道不知有幾萬里。
23.第②段舉孔子、顏淵為例,對其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以圣賢為例,具體典型,很有說服力。
B.交代“四勿”是圣賢道統(tǒng)傳授的秘訣。
C.借助圣賢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觀點。
D.通過對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遠。
24.作者初見藤君就答應為他作記,原因是什么?(2分)
25.對第③段畫線句理解恰當?shù)囊豁検?)。(2分)
A.“狂夫”借指藤君,表達謙遜之意。
B.“圣人”借指藤君,表達感激之情。
C.作者認為自己境界與圣人相距甚遠。
D.作者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慶幸。
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話作答。)(4分)
【答案】
22.世人學習圣人之道,把圣人看得太高,因而距離圣人之道很遠。
23.D
24.藤君好學,有志于“四勿”;他厭惡高遠玄虛的舊習,想要得到我的話來證實他的生平之志和中庸之德。
25.C
26.要務實,腳踏實地做學問,不能追求高遠玄虛之說
【解析】
2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意的能力。第一段的意思是“世上學習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對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細,最終距離圣人之道不知有幾萬里”,依據(jù)意思概括即可。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3.試題分析:題干要求選出“第②段舉孔子、顏淵為例,對其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rdquo;,D項,“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遠”有誤,文章第二段說“豈夫子不能說玄說妙、言高言遠哉?抑顏淵之才不能為玄為妙、鶩高鶩遠哉”,可見圣人之道并非玄妙高遠。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4.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作者初見藤君就答應為他作記,原因是什么”,答題的區(qū)域在第三段。考生可以找到“騰君素好學,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齋”“抑其心久厭夫高遠玄虛之故習,茫如捕風,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證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這些內容,然后進行概括即可。學.科網(wǎng)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5.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對第③段畫線句理解恰當?shù)囊豁?rdquo;。A項,“‘狂夫’借指藤君”錯,“狂夫”應指自己;B項“表達感激之情”有誤;D項,“感到慶幸”有誤。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26.試題分析:第二段借用孔子和顏淵的例子來說明圣人之道并非玄妙高遠,由此說明自己的修身之道,即要務實,要腳踏實地;第三段借對騰君的分析來表明自己的觀點。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譯文:
世上學習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對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細,最終距離圣人之道不知有幾萬里。
古今能稱得上圣人的沒有比孔子偉大的,聰明睿智沒有超過顏淵的。等到顏淵向孔子詢問仁的時候,孔夫子用精微妙理給他解答,這正是圣賢之人傳授道統(tǒng)的秘訣,為什么獨獨說“非禮勿視,赤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那些看、聽、說、動的事,是耳目口體的功能,是否符合禮教,需要內心的智慧去衡量,“勿”是學習人情事理基本常識的最基本要求,難道夫子不能說玄妙高遠的話?還是顏淵的才能不能追求玄妙高遠的志向?他們用來傳授的東西,只不過是日常之所擅長之事,人情事理最基本的常識,他們很少有比不上顏淵的,由此可以知道了。所以那些懂得道義精妙的人,是在這些方面而不是在那些方面。
騰君向來喜好學習,有志于追求“四勿”之境界,用它給自己的書齋命名。因此稱為“勿齋”。初次在太史所見面。士大夫初遇的時候,都自有禮節(jié),不會輕易有所請求之事,為什么拿“勿齋”來請我給它做記呢?我不了解這個人,又為什么輕易為他執(zhí)筆為文,就好比商人炫耀他的玉想求得出售呢?或者是他內心久已厭惡那些高遠玄虛的舊習,茫茫然就好比捉風一樣,一旦醒悟,想要得到我的話來證實他的生平之志,中庸的品德嗎?“古代圣賢有句名言,要虛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請教”,勿齋有啊!“(即使是)狂妄之人的言語,圣人也會選擇性的聽取”,我也被聽取了啊!
第1頁:閱讀部分一
第2頁:閱讀部分一第3頁:閱讀部分二第4頁:閱讀部分二第5頁:閱讀部分三默寫第6頁:閱讀部分四詩歌閱讀第7頁:閱讀部分五文言文閱讀 第8頁:閱讀部分六文言文閱讀 第9頁:寫作部分2021-07-09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8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7
2021-07-06
2021-07-06
2021-07-06
工作態(tài)度怎么寫 具有穩(wěn)定的工作心態(tài)
2021-07-06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