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漆裂紋樣病變:漆裂紋樣病變(lacquer crack lesion)是近視眼的另一個特征性表現。眼底可見不規(guī)則的黃白色條紋,如同舊漆器上的裂紋,為玻璃膜出現的網狀或枝狀裂隙。亦稱玻璃膜裂紋。發(fā)生率報道不一,高者達38%,低者為16.4%及4.3%。主要見于眼球后極部及黃斑區(qū),有的與弧形斑相連,數量(2~10條)不等。平均長度約為0.8PD。血管造影早期可透見熒光,有時可見脈絡膜大血管在其下方交叉而過。動靜脈期熒光增強,晚期可見漆裂紋處組織著色,并有較強熒光,但無滲漏。少有直接損害視功能情況,但可引起視物變形及相對旁中心暗點,并可誘發(fā)視網膜下血管新生及黃斑出血,是視力進一步受損的先兆。通過熒光血管造影及三面鏡觀察,可見漆裂紋樣病變細小、不規(guī)則,有時呈斷續(xù)的淺黃色線條或粒點狀,有時呈分枝狀,位于視網膜最深部。其底部常有大或中等大的脈絡膜血管橫跨而過,見于黃斑區(qū)及其周圍??砂橛忻}絡膜出血。漆裂紋樣病變可能為玻璃膜皸裂和色素上皮萎縮引起。其發(fā)生可能有遺傳因素,更有可能與生物力學異常、眼球伸長的機械性作用(眼軸延長、眼壓升高、眼內層變形及Bruch膜牽引撕裂)有關,并與血液循環(huán)障礙、年齡增長有關。與眼底其他病變,如后鞏膜葡萄腫等均有聯系。這些異常便為黃斑出血及脈絡膜新生血管長入視網膜提供了機會。隨著病程的發(fā)展,最終可誘發(fā)脈絡膜、視網膜的進一步萎縮變性。漆裂紋樣病變的實際發(fā)生率可能更高,因為部分可能已與深層脈絡膜萎縮區(qū)融合,常規(guī)檢查不一定都能及時發(fā)現。
(7)周邊視網膜脈絡膜病變:變性近視眼除黃斑區(qū)外,眼底病變的另一好發(fā)部位為周邊部(赤道區(qū)附近),亦為眼軸延長的結果。并隨眼軸的進一步延長而不斷發(fā)展。只是早期不直接影響中心視力,故多不被發(fā)現。但:①發(fā)生率高,一般報道為>50%,甚至高達70%,亦可見于中、低度近視眼;②早期變性近視眼雖無明顯異常表現,但用間接眼底鏡檢查即可發(fā)現至少有20%以上的患者,周邊視網膜已有變性病灶;③病變范圍多數較大,至少累及1~2個象限;④明顯影響周邊視力——視野;⑤多種病變與合并癥同時存在;⑥變性常可導致視網膜裂孔和脫離。因此,周邊視網膜脈絡膜病變亦有很大的危害性。眼底周邊病變主要表現有彌漫性脈絡膜退行性病灶、帶狀脈絡膜退行性病灶及視網膜囊樣變性。變性可分為4型:白色(無壓力型)變性、色素變性、鋪路石樣變性及格子狀變性。發(fā)生率與年齡無關,與屈光度顯著相關。病變分布以顳側居多。主要表現為格子狀變性(12.3%)、霜樣變性(23.1%)、牽引灶(8.4%)、囊樣變性(5.0%)及裂孔(2.5%)等。
由于近視眼十分普遍,表現又很典型,故較遠視眼及正視眼容易識別。但僅據主訴的視力低于正常,不能對近視眼進行定性診斷。確診近視眼不應只看近視現象,主要依據眼調節(jié)靜止時的屈光性質與程度,以便劃分近視眼類別。為此需要正確采取多種診斷手段,包括了解病史,檢查遠近視力,并對遠視力進行定性測定(如采用霧視法、散瞳法)、近點距離與調節(jié)力測定、屈光測定以及睫狀肌麻痹下的驗光及動態(tài)檢影,眼底檢查及眼軸長度測量等。為進一步確定近視眼性質,可比較常瞳和睫狀肌麻痹下的驗光結果。常用的睫狀肌麻痹藥有1%阿托品、1%托品卡胺及1%鹽酸環(huán)噴托酯等。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會屈光學組將近視在睫狀肌麻痹后消失者診斷為假性近視;度數減少者診斷為中間近視;而近視度數不變者為真性近視。在近視眼的診斷中,主要依據指標為遠視力及屈光狀況
病理性近視眼易有多種嚴重并發(fā)癥,一般通過常規(guī)檢查即可及時發(fā)現與早期確診,但亦有難度較高者。如近視眼合并青光眼、弱視、視網膜脫離等。特別是在早期,一般易被忽略。故應提高警惕,全面仔細檢查,通過視力監(jiān)測、屈光復查,以及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特種檢查方法,以求盡早得出結論。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3
2021-07-23
深圳龍華區(qū)12-17歲學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規(guī)則
2021-07-23
南京一地調整為高風險地區(qū) 另有20個區(qū)域調整為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