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吧首頁 | 范文專題深圳地圖 | 地圖找房
范文專題

《芳華》讀后感大全精選(4)

作者: chenjuan  2018-06-15 09:51  [查查吧]  來源:www.uabf.cn  

如果是林丁丁一人無法接受光環(huán)下的劉峰,那也是正常的,因為愛情這事不能勉強,人人都有愛的權利,人人也都有不愛的權利,無可厚非。造成劉峰命運轉折的原因是當時的人們人性扭曲了。人們人性的扭曲,是因為當時社會是扭曲的。劉峰擁抱林丁丁,怎么看都是私人行為,怎么定性是林丁丁的事,林丁丁可以一笑了之,可以叫男朋友來揍劉峰一頓,甚至可以告劉峰性騷擾,但無論如何都不關旁人的事。影響劉峰命運的,不是林丁丁,而是旁人——上面政工部門上綱上線地調查,下面的戰(zhàn)友無窮無盡地揭發(fā)——這才是問題的癥結。

我們也沒有必要去詛咒那些得到過劉峰幫助而現(xiàn)在落井下石的人,包括劉峰花30塊錢給他打了一對沙發(fā)的炊事班馬班長。那時,批判劉峰是大勢所驅,有幻滅感的人絕對不是林丁丁一個,在那種風氣影響下,不做出點什么,似乎顯得自己另類。這種從眾心理,加重了對劉峰的傷害。反倒是何小曼在劉峰臨走時的送別,讓人看到了溫情,電影和小說都用旁白的形式告訴大家:“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劉峰從神壇上走下,但走過頭了。他愛的是1978年的林丁丁,在林丁丁的那一聲“救命啊”中,他對林丁丁產生了怨恨。他帶著一顆向死的心,希望成為一個被歌頌的英雄,讓身為獨唱歌手的林丁丁不得不傳唱他的英雄事跡。這是一種報復心理。但我們不能報怨他,要知道劉峰比我們高大高尚多了,如果我處在劉峰的環(huán)境中,也許徹底淪落了,或者上吊自殺,或者一下子崩潰;而劉峰沒有——他選擇了承受。

劉峰的人性回歸是在結尾,他能坦然面對生活,接受戰(zhàn)友的資助,包括何小曼對他的關懷。電影改編得更為出彩。當何小曼(電影里叫何小萍)問他過得好不好時,他說:“什么叫好?跟那些戰(zhàn)死的戰(zhàn)友相比,我能說不好嗎?”此時的劉峰,真是嘗盡世味百態(tài)后“絢爛之極的平淡”,是一個真正而大寫的平凡的人。

我們不要責怪那群青春激蕩的年輕人!他們對何小曼的欺負,對劉峰的調侃,都是少不更事,或者說年少輕狂。想想我們自己,從十幾歲激揚文字的歲月到如今大腹便便的中年,誰沒有做過隨波逐流的事?誰沒說過從眾的話?即使到了今天,我們有時也不得不說一些違心的話做一些違心的事,因為我們是人,得生存,得獲得大眾的認可;而我能做的,是盡量不做違心的事不說違心的話,如果不得不做不說那就盡量少做違心的事,少說違心的話。

故事中另一個人性歸位的主角是何小曼。何小曼因為童年的不幸,讓她養(yǎng)成了膽小、內向、自卑的性格,她一心想逃離自己的家庭,以期獲得尊重,但她的性格造就了她的猥瑣,而這種猥瑣使她備受人們的歧視和排斥。在何小曼這個人物的塑造上,小說比電影深刻得多,也細膩得多。我們同情何小曼,但沒有必要過分苛責哪些捉弄、刁難、歧視、欺侮何小曼的戰(zhàn)友,他們主要是年少不懂事。無論是小說《芳花》還是電影《芳華》,都沒有壞人,沒有喪心病狂的人,有的是普通的人,平凡的人,他們說了傷害別人的話,做了傷害別人的事,都不是苦心孤詣地設計,而是大勢所趨,隨性而為,隨眾而為。好在有劉峰,劉峰讓何小曼的人生打上了亮色。

應該受到譴責的是何小曼的生母。在小說里,何小曼的生父是自殺身亡的,自殺的原因是父親被打入右傾后母親的鄙視,他付不起為女兒買油條的幾毛錢——錢全被母親管死了。我記得我的母親在世時,經常給我們念叨父親被下放回家時,母親是如何無限接納父親的。我的母親是文盲,是憑著自己的本能做了那些保護自己的丈夫和兒女的事,這種本能叫善良。

當然,何小曼的母親也是可以原諒的,因為那個時代比之更過分的事多了去了,所以何小曼的悲劇與其說是家庭悲劇造成的性格悲劇,不如說是社會悲劇。何小曼參軍,并沒有擺脫童年的魔咒,她受到環(huán)境的欺壓,是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何小曼在演出時裝病,只是希望獲得一種受寵的感覺,或者說是替劉峰報復當時的文工團。她上前線,意外成了英雄,人生一下子從最低谷走上了巔峰,這種強烈的反差讓她精神錯亂——此時,她的人性扭曲達到了極致。

何小曼是善良的,所以她才會不適應。換個角度說,正因為她生病住進精神病院,我們才覺得她是可親可近的,她是跟我們一樣平凡而樸實的人。電影里,她在草坪上獨舞,讓我淚流滿面,此時的她真正找到了自己。電影的結尾,她終于向劉峰說出了“抱抱我”的要求時,我也是淚流滿面的。在劉峰受到處分前往伐木場的時刻,兩顆苦難的心走在一起,那是正常不過的。遺憾的是,那時的劉峰剛從圣人被打落在地,還沒有完全回歸人性,所以沒有給何小曼機會,也沒有給自己機會。

何小曼表白十年后,把劉峰從死神哪里拉了回來,兩人雖然沒有結婚,但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都向人們昭顯了人性的光彩:他們過得很平淡,但很平和。

很多人評價《芳華》尺度過大,其實細細咀嚼,無論是嚴歌苓,還是馮小剛,都不是以揭露人性的陰暗為主要目的。人性是復雜的,加繆在《局外人》里強調:“人性之復雜經常會超出人的預期,如果不想承受惡果,就不要去做任何試探人性的事情,不要誘惑,也不要挑戰(zhàn)。”

我在這里要說的是,我們也不要指責。如果我們身處哪樣的時代,哪樣的環(huán)境,我們能比他們好多少?

看了《芳華》后,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感嘆“好人沒有好報”。其實,“好人好報”是對社會、對人性沒有全面認識而發(fā)出的美好憧憬。在這個世界上,好人跟好報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因為世事難料,偶然因素太多;但“多行不義必自斃”,“天作孽,猶可贖;自作孽,不可活”卻是真理。

《芳華》里沒有壞人,他們不是冷漠,不是自私,只是少不更事。

小說和電影各有所長,小說更深刻,更細致,更貼近生活真實,電影更溫情。建議大家還是讀讀小說。

上文就是,《芳華》讀后感大全精選,你了解了嗎?

推薦閱讀:增廣賢文讀后感范文

推薦閱讀:名人傳記讀后感范文

   
關于我們  |    媒體報道  |   商務合作  |   地圖應用  |   API接口  |   法律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所有 ?2008-2012    查查吧    粵ICP備0803997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