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深圳旅游 > 國內(nèi)旅游 > 溫州江心寺景點介紹

溫州江心寺景點介紹

            溫州江心嶼,被譽為“中國詩之島”、“世界古航標“,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位于甌江中游,現(xiàn)有面積1070畝,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該嶼風景秀麗,歷史古跡,人文景觀豐富,是甌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東西雙塔凌空,映襯江心寺,別具匠心。嶼中名勝古跡眾多,如宋文信國公祠、浩然樓、謝公亭、澄鮮閣及博物館、革命烈士紀念館、工人療養(yǎng)院均系省市級文保建筑。

簡介

            人文歷史

  景色秀麗宜人,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代,就名揚海內(nèi)。古時就有“春城煙雨、塔院筠風、甌江月色、沙丁漁火、遠捕歸航”等十景。這座橫臥在甌灑中的孤島,相傳,古代原是兩面三刀峰對峙,中貫川流的兩個小島,島間有深潭莫測的龍?zhí)?,后來四川有個和尚叫清了,云游全國名山,來到這里講經(jīng),東海龍王見來聽經(jīng)的人擁擠不下,就作起法來,移山填潭,將兩地殼運動陷落部分成河床,而隆重起部分即成島嶼。近年,為疏浚河道,拋石攔沙,又使江心嶼面積擴大,西北面沙洲上已新建了公園。 江心嶼上有兩座寶塔。東塔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登上東塔,東望江海,水天想連,河水滔滔,白帆點點,使人心曠神怡。塔下的龍翔寺,建于北宋開寶二年間(969年),塔下的興慶寺,現(xiàn)已辟為溫州博物館。

  江心歷史

  古時為兩個小島。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名句。唐季以還,嶼上逐漸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866),于西山東麓建凈信禪寺。宋開寶二年(969),又于東山西麓建普寂禪院,并先后建西塔、東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趙構(gòu)為避金兵南下,曾駐蹕普寂禪院。

  紹興七年(1137),僧清了奉詔來江心嶼設(shè)壇傳經(jīng),率眾填塞中川,兩嶼遂連接為一;填塞處,建寺,名中川寺,通稱江心寺。未久,高宗賜名為龍翔興慶禪寺,奉為“宗室道場”。其后,外國僧侶也慕名來參禪膜拜,至明清兩代,仍絡(luò)繹不絕。

            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韓愈、謝靈運、陸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歷代名賢留有嘆詠江心嶼著名詩章近800篇。數(shù)百年來流傳至今的江心嶼十景,如春城煙雨,甌江月色,孟樓潮韻,遠浦歸帆,沙汀漁火,塔院筠風,海眼泉香,翠微殘照,海淀朝霞,羅浮雪影更使游客留連忘返。嶼內(nèi)古樹名木蒼翠蓊郁,山繞水環(huán),亭臺點綴,橋榭相映,山光水色嫵媚竟秀?,F(xiàn)建有兒童樂園、青少年活動中心、游樂場、情人島、盆景園,共青湖等,素有“人間仙境”之美譽。為充分開發(fā)江心嶼夜景資源,實施江心嶼“亮麗工程”建設(shè),動用現(xiàn)代影射原理和多種手法,重點突出二塔一寺,使甌江上的這顆明珠更具名符其實,達到環(huán)境、藝術(shù)、氣氛和格調(diào)的完美統(tǒng)一。以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由強力光帶分離出江心嶼與江濱路火樹銀花燈飾相互輝映,使甌江之夜更加光彩艷麗。此景實系全國名勝之罕見,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國際友人、僑胞和廣大游客涉足于此無不贊嘆不已。

  江心嶼公園位于甌江中游,現(xiàn)有面積1070畝,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該嶼風景秀麗,歷史古跡,人文景觀豐富,是甌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韓愈、謝靈運、陸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歷代名賢留有嘆詠江心嶼著名詩章近800篇。東西雙塔凌空,映襯江心寺,別具匠心。嶼中名勝古跡眾多,如宋文信國公祠、浩然樓、謝公亭、澄鮮閣及博物館、革命烈士紀念館、工人療養(yǎng)院均系省市級文保建筑。數(shù)百年來流傳至今的江心嶼十景,如春城煙雨,甌江月色,孟樓潮韻,遠浦歸帆,沙汀漁火,塔院筠風,海眼泉香,翠微殘照,海淀朝霞,羅浮雪影更使游客留連忘返。嶼內(nèi)古樹名木蒼翠蓊郁,山繞水環(huán),亭臺點綴,橋榭相映,山光水色嫵媚竟秀?,F(xiàn)建有兒童樂園、游樂場、情人島、盆景園、拓展園、戛納名人攝影公館、共青湖等,素有“人間仙境”之美譽。

          旅游特色  

          江心嶼上最著名的是江心寺,也叫中川寺。殿宇規(guī)模宏偉,建筑面積有3000平方米。初建于唐咸通年間,宋高宗南奔時常來此游玩。宋、元、明歷代屢廢屢修,現(xiàn)存的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建的,寺周古木參天,樟榕相抱云水環(huán)繞,景色雅致。寺門前有一副對聯(lián),左聯(lián)是:云早潮,早早潮,早潮早散;潮常漲,常常漲,常漲常消。目睹那甌江上的云涌潮漲,倍覺別有一番情趣。江心嶼的聞名于世,據(jù)說自東晉謝靈運游山玩水時,唱出了“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的名句。后人這紀念他,在島上建有“謝公亭”和“澄鮮閣”。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曾在孤嶼題詩《北歸宿中川寺》,后人為紀念文天祥,江心寺對面還建有文天祥祠。永嘉楠溪江—大若巖楠溪江是甌江下游的最大支流,它交匯于浙江永嘉縣境地內(nèi),其源出于括蒼山,上源分大、小楠兩支,在九丈地方匯合后總稱楠溪江,注入甌江。

  小楠溪江畔的大若巖風景區(qū),方圓25公里,有170處勝地,道貌岸然書稱之為“天下第十二福地”。 楠溪江水綠如藍,江底卵石可數(shù)。這里有江中乘舴艋舟或竹筏的奇趣。竹筏扎制精巧,筏首高翹,后部置竹椅,舒適安全,不濕鞋襪,筏旁清流隨時手可濯。這條水上游覽線長130公里,坐在舴艋舟里,觀賞夾岸蔥蘢灘林20平方公里,綠蔭綠茵綠水,其樂融融。 大若巖最大的石洞名陶公洞,梁代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陷居于此。洞高54米,廣70米,深75米,可容數(shù)千人。洞內(nèi)有文昌閣、赤水井等古跡,附近還有玉峰、龍頭、園眼、扇形、摸銀等50余洞。距陶公洞北1.5公里,有“十二峰”,有昂首引頸的犀牛峰,頂天立地的天柱峰,刺破青天的石筍峰、翠綠如黛的寶冠峰,還有橫琴、卓籠、展旗、石碑、蓮花、仙掌、香爐、童子峰、峰峰相接,群峰崢嶸。又在十二峰的北面有一瀑布凌空飛舞,即號稱“浙江第二瀑布”的虎穴百丈瀑,象銀龍從124米高的峭壁上飛滾而下,絢麗壯觀。位于大若巖4公里處的石門臺,山高嶺峻,兩旁屏山,形成一條迂回曲折的峽谷。遠看,隱約可見巖石生成的石門,氣勢雄偉。小若巖水石清奇,南有洞,下臨深壑,東西兩溪合流,風景秀麗,素有“甌江之勝,小若第一,雁蕩次之”之說。

免責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quán)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返回查查吧首頁,查看更多>>
提示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quán)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優(yōu)惠商城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