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吧首頁 | 高溫避暑專題深圳地圖 | 地圖找房
高溫避暑專題

避暑好去處 廬山避暑旅游攻略

2010-08-24 14:35  [查查吧]  來源:uabf.cn

廬山
廬山,又稱匡山或匡廬,傳說殷周時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結(jié)廬隱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廬幻化為山,故而得名。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處,北靠長江,南傍鄱陽湖。南北長約25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云中山城牯嶺鎮(zhèn)海拔約1167米。
廬山雄奇秀拔,云霧繚繞,山中多飛泉瀑布和奇洞怪石,名勝古跡遍布,夏天氣候涼爽宜人,是我國著名的旅游風(fēng)景區(qū)和避暑療養(yǎng)勝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古人云“匡廬奇秀甲天下”,自司馬遷將廬山載入《史記》后,歷代詩人墨客相繼慕名而來,陶淵明、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陸游、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名篇佳作。蘇軾所寫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繪了廬山的景色,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
近代以來,廬山成為政治風(fēng)云人物的度假之地,山上現(xiàn)存有多座張學(xué)良、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等人住過的別墅。

三疊泉圖片

三疊泉
從五老峰東去不遠(yuǎn),可見一座連屏如畫,形如屏風(fēng)的奇巒,這就是屏風(fēng)疊,又名九疊屏。唐代詩人李白最愛此勝景,曾隱居于此修筑了“太白讀書堂”,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廬山謠》。

在屏風(fēng)疊下,有一深谷名為九疊谷,著名的三疊泉便飛瀉于谷中。三疊泉,號稱“廬山第一奇觀”,全長百余米,依著山勢分為上、中、下三級,但又呵成一氣,所以也稱“三疊泉”。它從高高的山頭凌空下瀉,宛如一幅水簾懸掛長空,故又名“水簾泉”。

三疊泉形成于七里沖寬谷與九疊峽谷相交的“裂點”上,并循著冰川琢成的“冰階”轉(zhuǎn)折成疊。三疊異趣,各具特色,上疊形如飄雪拖練,中疊勢如碎玉摧冰,下疊狀如玉龍走潭,是廬山眾多瀑布中氣魄最雄偉,姿態(tài)最秀麗的奇景,故人們有“匡廬瀑布,首推三疊”,“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

觀看三疊泉,既可由廬山山上育種場下到屏風(fēng)疊底;又可從五老峰麓的海會鎮(zhèn)拾級而上,經(jīng)玉川門,登鐵壁峰到三疊泉底。游人站在鐵壁峰上,響若驚雷的瀑布聲不時在耳際回響,昂首仰望,那拋珠濺玉的三疊鳴泉,猶如萬斛明珠,飛灑九天,又象百幅冰綃,抖騰長空,景色蔚為奇觀。無怪乎,歷代許多詩人為它寫下了不少贊美的詩篇。據(jù)說,“水簾泉”這個雅名就是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子昂所題,并賦詩曰:“飛泉如玉簾,直下數(shù)千尺,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碧空”。這短短詩句,把人們帶進(jìn)了詩情畫意般的三疊泉恬靜、美麗的月夜。

關(guān)于我們    媒體報道     廣告服務(wù)     地圖應(yīng)用     API接口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2008深圳市百納九洲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0803997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