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教育培訓 > 中小學教育 >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文言文全文及翻譯(2)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文言文全文及翻譯(2)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文言文翻譯

  注:全文有些段落省略翻譯

  諸葛亮傳,諸葛亮,字孔明,瑯王牙郡陽都縣人,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后人。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王圭,字君貢,漢朝末年為太山郡郡丞。諸葛亮少年喪父,叔父諸葛玄受袁術委任為豫章郡太守,諸葛玄帶著諸葛亮及亮弟諸葛均前往任職。正逢東漢朝廷改派朱皓替代諸葛玄。諸葛玄一向與荊州牧劉表交情甚深,故此前往投奔劉表。諸葛玄去世后,諸葛亮寄住隆中耕種田地為業(yè),喜誦古代憂傷亂世的歌謠《梁父吟》。

  諸葛亮身高八尺,常自喻為管仲、樂毅,當時常人都不以為然。惟有博陵人崔州平、潁川人徐庶與諸葛亮交情篤厚,說他確實具有管、樂的才能。其時劉備正駐軍新野縣。徐庶謁見劉備,劉備對他十分器重,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人,是‘臥龍’啊!將軍想不想見見他?”劉備說:“你陪他一道來吧!”徐庶說:“此人只能拜訪他,不可隨便召他來。將軍您應該屈尊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劉備親自前往拜訪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見。劉備屏退隨從,對諸葛亮說:“漢室朝綱傾頹,奸臣竊取國權,皇上風塵避亂。鄙人自不量力量德,企圖為天下伸張正義,苦于自己智術淺短,因而屢遭挫折,以致今日這種地步。但我初衷不改、志向未泯,您說我該如何做才好?”諸葛亮回答說:“自董卓竊權以來,天下豪杰紛起,割州據(jù)郡之人比比皆是。曹操相較袁紹,名望低而兵勢弱,但曹操卻能打敗袁紹,轉弱為強,這不僅是時機有利,而且還得力于人的謀略?,F(xiàn)在曹操已擁兵百萬,挾持天子借其名義而號令諸侯,對他決不能直接與之爭強斗勝。孫權占據(jù)江東,經營達三代之久,地勢險要,民心歸附,賢能之士都愿為之效力,對他只能聯(lián)絡用作外援,不可打主意吞并。荊州地方,北有漢、沔二水用作險據(jù),南可直收南海物產以資利用,東向相連吳郡、會稽,西進可入巴、蜀之地,這是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可是當今荊州的主人卻無能力守住它,這可是上天特意安排來資助將軍的禮物,將軍有意奪取荊州嗎?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國,從前漢高祖就是憑借這塊地方而成就帝業(yè)。

  劉璋懦弱昏庸,北邊又有張魯?shù)耐{,雖說民豐國富,但他不知愛護體恤,智謀才干之士都希望得到一位賢明的君主。將軍您不僅是漢朝皇室的后裔,而且信義聞名天下,廣納天下英雄,如饑似渴地盼有賢能人才,如果占據(jù)荊、益二州,憑險據(jù)守,西部與戎族各部和好,南面對夷越各族實行安撫政策,對外與孫權和好結盟,對內革新政治修德施仁,天下一旦發(fā)生變故,即派上將一員統(tǒng)率荊州士卒進軍宛城、洛陽一帶,將軍您則親自率領益州軍馬出兵秦川,百姓豈能不簞食壺漿來迎接將軍呢?如果真能這么作,那么霸業(yè)成功有日,漢王朝復興有望了。”劉備說:“太好了!”于是與諸葛亮情誼與日俱增。關羽、張飛等對此頗為不滿,劉備向他們解釋說:“我得到了孔明猶如魚兒有了水,請你們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這才不再議論了。

  劉表長子劉琦,也十分器重諸葛亮。劉表聽信后妻的話,偏愛小兒子劉琮,不喜歡劉琦。劉琦常常想與諸葛亮商擬保全自己的辦法,但諸葛亮總是加以拒絕,不替他謀劃。于是劉琦請諸葛亮游覽自家的后園,一同登上高樓,飲酒中途,他派人將樓梯抽走,然后對諸葛亮說:“現(xiàn)在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從您口中出來的話,只進入我的耳中,可以指教一下吧?”諸葛亮說:“您沒有看到晉公子申生留在宮內遭受謀害,而重耳逃亡在外卻得到安全嗎?”劉琦茅塞頓開,于是便私地策劃外出襄陽。時逢黃祖死去,劉琦借機脫身,出為江夏太守。不久劉表去世,劉琮聽說曹操前來征伐,即派使者向曹操請求投降。劉備在樊城聽到這一消息后,趕忙率領樊城的軍隊、百姓向南行進,諸葛亮與徐庶一同隨行。劉備被曹軍追上擊敗后,曹軍俘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只得辭離劉備,他以手指心說:“我本想與將軍一起謀劃王霸大業(yè),是憑著這顆心。現(xiàn)在失去了老母,這顆心亂糟糟的,對將軍的大事不再會有什么幫助了,請您允許我即此告別。”于是前往曹操那里。劉備行至夏口,諸葛亮說:“現(xiàn)在形勢危急,請將軍派我前往東吳向孫權將軍求援。”這時孫權正率軍屯集在柴桑,在一旁坐觀曹、劉戰(zhàn)局的勝負,諸葛亮前往勸喻孫權說:“天下大亂,將軍您起兵擁有江東,劉豫州也在漢南招集兵馬,共同與曹操爭奪天下。現(xiàn)在曹操平定內患,基本上穩(wěn)定了北方,接著進軍南取荊州,威勢震懾天下。紅潮網

  英雄無用武之地,故此劉豫州避逃到這里。希望將軍您能根據(jù)自己的力量來考慮對策:如果能起用東吳的軍隊與中原的曹軍相抗衡,就應該及早與曹操斷絕關系;假若不能與之相抗衡,何不就此擱下武器、解除盔甲,向對方俯首稱臣呢!現(xiàn)在您表面上說服從曹操,內心里又猶豫不決,情勢危急而不當機立斷,大禍即在眼前啊!”孫權說:“假如情況如你所說,劉豫州怎么不投降曹操?”諸葛亮說:“田橫,不過是齊國一個壯士,尚且堅守節(jié)操而不投降受辱,何況劉豫州乃大漢皇室的后裔,英才蓋世,群士仰慕,猶如眾水歸海。如果功業(yè)不能成功,此乃天意所定,豈可再做曹操的下屬!”孫權勃然大怒說:“我決不能拿整個東吳的土地和十萬的軍隊去受他人控制。我的主意已經打定!你說除劉豫州外便無人抵擋曹操,可是劉豫州最近剛被打敗,又怎能抵擋住如此強敵呢?”諸葛亮說:“劉豫州的軍隊雖在長阪戰(zhàn)敗,但現(xiàn)在陸續(xù)歸還的兵卒加上關羽的水軍仍有上萬人馬;劉琦集合起的江夏兵卒亦不下萬人。

  曹操的兵馬遠道奔馳而來,疲憊不堪,聽說他們?yōu)榱俗汾s劉豫州,輕騎一晝夜行走三百多里,這就是常言所道‘強弓發(fā)出的箭,在射程之末連魯?shù)氐谋〗伓疾荒艽┩?rsquo;,所以用兵之法忌諱這種作戰(zhàn),并說‘必會招致主將失敗’,況且北方人不適應水戰(zhàn);另外荊州百姓歸附曹操,實為兵勢所迫,并非心甘情愿?,F(xiàn)在將軍真正能派出猛將統(tǒng)率數(shù)萬兵馬,與劉豫州協(xié)力同心,一定能將曹軍擊敗。曹操一敗,必然退歸北方,這樣荊州、東吳的勢力就強大起來,三分天下的局面也就形成了。成敗的時機,在于今日的選擇。”孫權聞言大喜,即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水軍三萬,隨諸葛亮趕赴劉備那里,協(xié)力抗擊曹操。曹操在赤壁戰(zhàn)敗后,領軍退歸鄴城。劉備于是占有江南之地,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派他督守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征調三郡的賦稅,以之補充軍需。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派遣法正迎請劉備,讓劉備去攻打張魯。諸葛亮與關羽鎮(zhèn)守荊州。后來劉備從葭萌返回攻打劉璋,諸葛亮與張飛、趙云等率軍沿江逆流而上,分頭平定沿江兩岸各郡、縣,然后與劉備匯合共同圍攻成都。平定成都后,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并代理左將軍府的事權。劉備領兵外出期間,諸葛亮常被留守成都,兵充糧足。

  建安二十六年(221),大家都勸劉備自稱帝號,劉備不答應,諸葛亮勸說:“從前吳漢、耿..等人起始勸世祖光武皇帝稱帝登基,世祖推辭不允,先后推讓四次,耿純于是進言說:‘天下英雄對您十分景仰,希望追隨您得到各人想得到的東西。如果您不采納眾人的建議,大家就會各擇新主,無人再跟隨您了。’世祖感到耿純的話很在理,于是答應了眾人的請求?,F(xiàn)在曹丕篡漢,天下無主,大王乃劉氏皇族后裔,承漢室世系即位登基,此乃合情合理之事。士大夫們長期追隨大王,歷經艱辛困苦,也是希望像耿純所說的那樣能建下尺寸之功啊!”劉備于是即位稱帝,冊命諸葛亮為丞相,說:“朕家遭不幸,故謹承王位,一定兢兢業(yè)業(yè),不敢貪逸康樂,一心安定百姓,惟恐他們不得安撫。嗚呼!丞相諸葛亮可要詳盡真實地體察朕的心意,不倦地幫助朕克服缺點,協(xié)助布施君王的恩澤,讓日月的光輝普照天下,請盡心竭力啊!”諸葛亮以丞相身份總理尚書事,并享“假以符節(jié)”的權利。張飛死后,又兼職司隸校尉。

  章武三年(223)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將諸葛亮從成都召來,托付后事。他對諸葛亮說:“你的才干勝過曹丕十倍,一定能安定國家,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如果劉禪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無才能,您就取而代之罷。”諸葛亮痛哭回言:“臣愿竭盡心力輔佐太子,獻出自己的忠誠節(jié)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又詔告劉禪:“你與諸葛丞相共掌國事,一定要像對待父親那樣對待他。”

  建興元年(223),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設立丞相府署,讓諸葛亮自選僚屬,全權處理國事。不久,又讓諸葛亮兼任益州牧。朝中政事無巨細,都由諸葛亮一人裁決。其時南方幾郡同時起兵叛亂,諸葛亮考慮到新遭國喪,故此不便派兵鎮(zhèn)壓,且派遣使者訪問吳國,加強與吳國的親善友好關系,于是兩國結為盟國。

  建興三年(225)春,諸葛亮率軍南征,到秋天南方叛亂被徹底平定。軍需費用都由這些新平定的地方承擔,國家由此而富強起來,于是諸葛亮整頓訓練全蜀軍隊,等待時機出兵伐魏。

  建興五年(227),諸葛亮統(tǒng)率各軍北上屯集漢中,臨行之前,他上奏劉禪說:“先帝所創(chuàng)帝業(yè)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F(xiàn)在天下一分為三,而我蜀漢國力困乏,確實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然而宮中侍衛(wèi)近臣勤奮不懈,前方忠誠將士忘死舍生,只是追念先帝在世時對他們的恩榮,想轉用來報答陛下。陛下確實應該廣開言路,兼聽各方意見,以繼承光大先帝的美德,振奮仁人志士的精神,不可妄自菲薄,談吐不顧原則,以致阻塞臣民忠心勸諫的言路。宮廷與官府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一視同仁。如果有作惡犯法或行善盡忠的人和事,都應該交給有關主管官員判定對他們的懲處或嘉賞,以顯示陛下的公正嚴明,不可偏見行私,使宮廷內外的法度有所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都是忠良誠實之人,他們的心志思想忠誠純潔,所以先帝選拔他們留給陛下任用。臣下認為宮廷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可以同他們商量,然后施行,這樣定能補偏救缺,收到集思廣益的成效。將軍向寵,言行公正、性情和善,精曉軍事,以前先帝曾予試用,稱贊他是有才有能之人,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擔任中都督。臣下認為軍中之事,都可先與他商議,這樣定能使軍內和睦、進退配合,將卒配備得當。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就是前漢興盛強大的主要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就是后漢衰弱頹敗的重要禍根。先帝在世時,常常與臣談論此事,沒有一次不為桓、靈二帝嘆息痛心。侍中郭攸之、費祎、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都是忠誠可靠、誓死守節(jié)的賢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興盛漢室就指日可待了。“臣下本是普通百姓,自己耕食于南陽,只求在亂世中茍全性命,不求在諸侯手下做官揚名。先帝不嫌臣下卑賤淺陋,屈駕親謁,三顧茅廬求訪微臣,向臣下詢問天下大事,臣因此感激不已,便答允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上軍事失利,臣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自是至今已是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臣為事謹慎,所以在臨終前將國家大事托付給臣。臣自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愁慮嘆息,惟恐所托之事不能收到成效,以至損傷先帝知人之明,因而五月渡過瀘水,率軍深入不毛之地。

  如今南方已被平定,兵力戰(zhàn)具準備充足,應該鼓勵督領全軍,北定中原,竭盡自己的平庸才能,鏟除兇險奸惡的敵人,興復漢室,使國都能返遷洛陽。這即是臣下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職責!“至于權衡國事、進獻忠言,此乃郭攸之、費祎、董允的責任。希望陛下將討伐奸賊、復興漢室的任務交付臣下,討伐無成績,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靈。如果沒有勸勉陛下發(fā)揚德行之忠言,則追究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怠慢失職之過。陛下也應當自我多加深思,向群臣征詢治國良策,明鑒和采納正確的意見,牢記先帝在遺詔中的告誡。這樣臣下就受恩非淺、感激至深?,F(xiàn)在為臣即將遠離陛下,起草此表,淚如雨下,不知所言是否得當。”于是,諸葛亮率軍啟程,前至沔陽扎營。

  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揚言要從斜谷道攻取..縣,并派遣趙云、鄧芝率軍為疑兵,占據(jù)箕谷虛張聲勢,魏國大將軍曹真領兵前來抗擊。諸葛亮親自統(tǒng)率各軍前攻祁山,軍容整齊,賞懲肅嚴,號令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歸蜀,一時間整個關中地區(qū)震動驚懼。魏明帝御駕西進坐鎮(zhèn)長安,命令張郃率軍抵御諸葛亮,諸葛亮派遣馬謖督率各軍前行,與張郃大戰(zhàn)于街亭。由于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作戰(zhàn)部署,進軍布陣失策,被張郃大敗。諸葛亮遷移西縣百姓千余戶,退軍漢中,處死馬謖,向全軍承認錯誤,并向后主上奏說:“臣下以淺薄的才能,擔當了不能勝任的職務,親自領受君令和所賜錦旗斧鉞以激勵三軍,卻未能按照規(guī)章、嚴明軍紀,面臨大事而猶豫決策,以致發(fā)生了街亭違背軍令的錯誤,箕谷發(fā)兵失于處事不謹慎,其責任都由于為臣用人不當。臣下既無知人之明,考慮問題又多有糊涂之處,依據(jù)《春秋》軍事失利先罰主帥的典則,此次戰(zhàn)爭失誤的主要責任在臣。自請降職三級,以罰過錯。”于是后主改任諸葛亮為右將軍,代行丞相事,仍如以前一樣總管全國軍政。同年冬天,諸葛亮再次出兵散關,圍攻陳倉,魏國派曹真率軍前來抵抗,諸葛亮軍糧用完后返還。魏將王雙率領騎兵追擊諸葛亮,諸葛亮列陣與魏軍交戰(zhàn),擊敗魏軍,斬殺王雙。

  建興七年(229),諸葛亮派遣陳式領兵攻打武都、陰平。魏國雍州刺史郭淮率領眾軍準備攻打陳式,諸葛亮親自領兵進取建威,郭淮只得退守雍州,諸葛亮于是平定武都、陰平二郡。后主劉禪下詔策封諸葛亮說:“街亭一仗,主要罪責在于馬謖,而您引罪自責,深深貶抑自己,當時難違您的心愿,只好同意自貶三級的請求,去年率兵揚我軍威,斬殺王雙;今年再次領兵出征,郭淮逃遁;招降安撫氐、羌各部,收復武都、陰平二郡,威風震懾兇敵,功勛昭著天下?,F(xiàn)在天下尚未平定,元兇首惡仍未鏟除,您肩負著重任,主持軍國大政,長期貶損自己,極不利于弘揚先帝的偉大事業(yè),現(xiàn)在恢復您的丞相職務,請您不要推辭。”建興九年(231),諸葛亮再次兵出祁山,用木牛運送物資,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zhàn),張郃被蜀軍射死。

  建興十二年(234)春,諸葛亮統(tǒng)率全軍從斜谷出兵,用流馬作為運輸工具,進軍占據(jù)武功縣五丈原,魏軍主將司馬懿與之對壘相持于渭南。諸葛亮常常擔心糧草接濟不上,而使自己志愿不得實現(xiàn),于是將部隊分作兩部分,一部分就地開荒耕種,作為長期駐扎的基礎。耕墾的兵卒雜居在渭河附近的百姓中間,百姓生活安定,軍卒所種不謀私。蜀、魏兩軍相持一百多天。當年八月,諸葛亮患疾逝于軍中,年僅五十四歲。待蜀軍撤走,司馬懿一一巡視蜀軍的駐扎營地,嘆道:“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諸葛亮遺言命令部下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穿平時的衣服入殮,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后主劉禪下詔祭奠諸葛亮說:“您天生兼?zhèn)湮摹⑽涞牟鸥?,英明睿智忠厚誠實,受先帝托孤遺命,盡心力輔佐寡人,使衰微待絕的漢室復興,立志平定天下戰(zhàn)亂,整治六軍,歲歲出戰(zhàn),英武蓋世,威鎮(zhèn)天下,將為蜀漢建成偉大功業(yè),所取勛績有如伊尹、周公。為何有此不幸,大業(yè)即將功成,您卻染疾歸天!朕痛悼您的逝世,心肝欲裂。推崇您的德行,論評您的功勛,根據(jù)您生前事跡追封謚號,讓您的精神傳揚天下,英名永垂史冊?,F(xiàn)在特派持使節(jié)左中郎將杜瓊,贈給您丞相武鄉(xiāng)侯印綬,追謚您為忠武侯。英魂有知,對此亦感寵榮。悲痛至極!悲痛至極!”當初,諸葛亮曾向后主表明自己心愿:“臣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子孫們的日常衣食費用已有寬余。

  至于臣在外任職,沒有額外的花費安排,隨身衣服飲食全有國家供應,無需再治其他產業(yè),來增添家財。待臣離開人世時,不讓家有多余衣物,外有多余錢財,使自己辜負陛下的恩寵和信任。”及至去世,果如前言。諸葛亮天生擅長巧思,曾構思并指導改進弓弩使之連射,制造木牛流馬作為運輸工具;他推演兵法,設計八卦陣圖,無不深得要領。他留世的議論、教令、書信、奏疏都很值得一讀,另編成《諸葛氏集》。

  景耀六年(263)春,后主劉禪詔令為諸葛亮在沔陽建立祠廟。當年秋天,魏國鎮(zhèn)西將軍鐘會征伐蜀漢,到漢川縣時,前去祭掃諸葛亮祠廟,下令軍中士卒不得在諸葛亮墓附近牧馬砍柴。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官至蜀長水校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吨T葛氏集》目錄:開府作牧第一權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計算第五訓厲第六綜核上第七綜核下第八雜言上第九雜言下第十貴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傳運第十三與孫權書第十四與諸葛瑾書第十五與孟達書第十六廢李平第十七法檢上第十八法檢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軍令上第二十二軍令中第二十三軍令下第二十四以上計二十四篇,共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臣陳壽等奏:“臣從前任職著作郎時,侍中兼中書監(jiān)濟北侯荀勖、中書令關內侯和嶠上疏奏請,讓臣審訂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著述史料。諸葛亮輔佐衰弱之國,利用地勢險阻終不歸服,然而我大晉仍然保存他的文字材料,恥于對其嘉美文、言的記錄有所遺漏,確實顯示了我大晉光明無極的仁德,澤惠天下,自古以來,無與倫比?,F(xiàn)對諸葛亮著述文字的重復部分作出刪除,分別門類,共整理出二十四篇。篇名見上。

  “諸葛亮年輕時就顯露出超群才華、英雄氣概,他身長八尺,容貌偉岸,當時的仁人志士都對他甚為看重。遭遇漢末動亂,他隨叔父諸葛玄避難到荊州,親身耕種田地,不求聞名顯達。當時左將軍劉備認識到他有奇才,于是三顧茅廬親自前往拜訪;諸葛亮也深感劉備出類拔萃、英姿超群,于是推心置腹地向劉備顯示忠誠,兩人傾心相交。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獻出荊州歸降,劉備大勢已去、兵力單薄,以致無立錐之地。當時諸葛亮年僅二十七歲,即向劉備獻上奇謀,親身出使東吳拜見孫權,求東吳發(fā)兵救援劉備。孫權本來對劉備就欽服景仰,此時又見諸葛亮卓爾不凡,對他甚為敬重,當即派遣三萬人馬去救援劉備。劉備借助東吳援軍與魏武帝開戰(zhàn),將曹魏軍隊打得大敗,并乘勝進軍連打勝仗,于是平定了江南地區(qū)。后來劉備又西取益州。益州平定后,被任命為軍師將軍。劉備稱帝,拜封諸葛亮為丞相,總管尚書臺政務。待劉備去世,其子劉禪繼位,年少無知,政事無論大小,全由諸葛亮裁斷。于是他對外與東吳連好結盟,對內平定南部諸郡,頒定法律制度,整治全國軍隊,所制機械極其精巧,法令嚴正賞罰分明,作惡者無人不受懲處,為善者無人不被表彰,終于使全國做到官吏不敢違法犯紀,人人奮求上進,道不拾遺,強不凌弱,民風淳厚,秩序井然。“處在當時社會,諸葛亮的理想是,進而如蛟龍舉首猛虎雄視,一舉而統(tǒng)一四海,退而割據(jù)邊疆,壯大國力而震懾天下。他還考慮到自己去世后,則蜀國無人為繼像自己一樣進伐中原抗衡強魏。故此年年用兵不止,屢屢張揚武力。然而諸葛亮的才干,長于整治訓練軍隊,奇謀制敵方面卻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強于他為將的謀略。況且與他對陣作戰(zhàn)之人,不乏當代人杰。加上雙方力量對比懸殊,本應采取守勢的蜀國他卻反而頻頻主攻,所以雖說年年興師動眾,卻未能取得成功。昔日蕭何舉薦韓信,管仲舉薦王子城父,都是因為考慮到了自己的才能長于治國,未能兼有軍事指揮的才干。諸葛亮的治國政治才干或許不亞于管仲、蕭何,可惜他當時找不到城父、韓信那樣的名將,致使自己的功業(yè)難成,統(tǒng)一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梢娞烀鶜w,不是人的智慧能力可以爭到的事。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春,諸葛亮率軍出武功,分派兵卒開荒屯田,作為長久駐軍的基礎。這年秋天他就因病去世,百姓追憶懷念他,把他的功績作為談話的材料。直到今天,梁州、益州的百姓贊述諸葛亮的話仍能聽到,即使《甘棠》頌揚召公、鄭人歌頌子產,也不可與此種情形相比。孟子說過:‘用最終目的在于讓百姓享受安樂的措施來役使百姓,即使勞苦人們也不會口出怨言;用最終目的在于使百姓幸福生存的手段來傷害性命,即使人被殺死他也不會心存忿恨。’此言可信啊!評論者有人認為諸葛亮文辭華彩不夠,而過于口羅嗦詳盡。臣則認為皋陶是大賢人,周公是大圣人,但考察《尚書》所載文字,其中‘皋陶謨’中皋陶之言簡略典雅,‘周公誥’中周公之文繁復盡詳,為什么他們也不一致呢?因為皋陶在與舜、禹交談,周公在同下屬們一起發(fā)誓。諸葛亮所談話的對象,盡是普通的士兵百姓,所以他不必追求華麗深奧的文辭。然而他的著作文字,都是他親身經歷事情或親手處理事務的經驗之談,其公正誠實的精神躍然紙上,因此通過這些文字可知他的思想主張,對當今世事有著補益借鑒的價值。“伏首深思陛下效行古代圣賢,胸懷坦蕩無所忌諱,所以即使是敵國肆意攻擊的言辭,也都全部抄錄而不加任何刪改,以此傳揚治理天下的道理。臣下謹慎地錄寫這些文字上交著作省。臣陳壽誠惶誠恐,叩頭再叩頭,罪該萬死。晉武帝泰始十年(274)二月一日,平陽侯相臣陳壽上。”

  ......

  史官評論說:“諸葛亮擔任宰相,撫恤百姓,揭示法規(guī),精簡官職,權事制宜,誠心待人,公正無私。凡是盡忠職守,有益時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會獎賞;凡是觸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親人也必定會處罰。坦誠認罪,傳布真情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會開釋;說話浮夸,巧辯文過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輕罪也必定會殺戮。無論多么小的善行,沒有不獎賞的,無論多么細的惡行,沒有不貶抑的。處理事務非常精明干練,管理事情著重在它的根本,依照官名來要求他盡到實職,對于虛偽造假的人不予錄用。最后全國的百姓,大家都敬畏他,愛戴他;刑法政令雖然嚴厲,卻沒有人怨恨他,因為他用心公平而且勸戒明白。他真可以稱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好人才,和管仲,蕭何是同一類的人。然而他連年勞師動眾,都未能成功,大概臨機應變,作大將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長的吧! ”

  以上就是關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文言文全文及翻譯的詳細信息,希望能幫助到您。

  推薦閱讀:

  諸葛亮有后代嗎 諸葛亮的子女

  出師表原文及翻譯 諸葛亮出師表欣賞

免責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返回查查吧首頁,查看更多>>
提示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優(yōu)惠商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