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健康疾病 > 中藥大全 >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白蘞資料大全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白蘞資料大全

  白蘞,中藥名。又名山地瓜、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干燥塊根。分布于華北、東北、華東、中南及陜西、寧夏、四川等地。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白蘞的功效與作用,一起來看看吧。

  白蘞

  【入藥部位】葡萄科植物白蘞的干燥塊根。

  【性味】苦,微寒。

  【歸經(jīng)】歸心、胃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

  【主治】用于癰疽發(fā)背,疔瘡,瘰疬,燒燙傷。

  【相關配伍】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用法用量】5~1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成極細。

  相關論述

  1.《本草衍義》:“白蘞、白芨古今服餌方少有用者,多見于斂瘡方中,二物多相需而行。”

  2.《本經(jīng)逢原》:“白蘞,性寒解毒,敷腫瘍瘡,有解散之功,以其味辛也?!侗窘?jīng)》治目赤驚癇溫瘧,非取其解熱毒之力歟?治陰腫帶下,非取其去濕熱之力歟?《金匱》薯蕷丸用之,專取其辛涼散結以解風氣百疾之蘊蓄也。世醫(yī)僅知癰腫解毒之用,陋哉。同地膚子治淋濁失精,同白及治金瘡失血,同甘草解狼毒之毒,其辛散之功可知。”

  3.《本草圖經(jīng)》:“治風,金瘡。”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白蘞資料大全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1、治療外科炎癥

  將白蘞塊根去皮研末,取3兩(用量根據(jù)炎癥面積加減)以沸水攪拌成團后,加75~95%酒精調成稠糊狀,外敷患處,每日1次,以愈為度。對于癤、癰、蜂窩織炎、淋巴結炎、各種炎性腫塊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顯著療效。

  2、治療扭挫傷

  取見腫消2個,食鹽適量,搗爛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經(jīng)治4天就腫消痛減而愈。

  3、抑制作用

  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同心性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腹股溝和紅色表皮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15的濃度對共心性毛癬菌、奧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有抑制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對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300mg/kg顯著抑制谷丙轉氨酶(SGPT)、谷草轉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免責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返回查查吧首頁,查看更多>>
提示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優(yōu)惠商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