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吧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專題深圳地圖 | 地圖找房
環(huán)境保護專題

校園生態(tài)系統(tǒng)


2011-09-13 16:31  [查查吧]  來源:uabf.cn  

 新生入學有那么幾天了,現(xiàn)在的學生都擅長用環(huán)保的眼光去看問題。最早幾天的慌亂過去之后,他們肯定會一一鑒定學校的各個細節(jié),進而對本校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自然風光提供能力進行一次整體評估。

    此時,肯定會有很多新生不高興,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學校里除了樓,除了操場,除了食堂和宿舍,幾乎沒有“自然界”,更談不上有“荒涼”。

    大學,成了一個只有大樓的學堂。有一些學校,甚至想像某些城市那樣,把所有的空地都給填滿,所有的樹木都移走,所有的道路都懸空。

    用環(huán)保的眼光去看問題,大一點說,是努力用生態(tài)文明的眼光來衡量萬有世界;小一點說,就是用幾個最簡單的指數(shù),去評價人類對于環(huán)境保護的各種態(tài)度和作法。最近,可能是因為看到了《北大的秘密》的緣故,校園生態(tài)系統(tǒng)如何有效保護的問題,突然于我,成了一個很有必要表態(tài)的話題?!侗贝蟮拿孛堋穼懙氖潜贝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故事,作者是北大生命科學院一名研究生,他花了好幾年,觀察北大校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每一個生物,探討北大生物多樣性尚且完好的原因,呼吁人們保護校園生態(tài)系統(tǒng)。

    在這樣的時代,大張旗鼓地討論校園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話題,似乎有些脫離實際。

    因為現(xiàn)實是,大家普遍認為知識最有力量的大學校園,并不知道如何培育、滋養(yǎng)、保護他的天然山水風光。有一次受邀參觀江蘇省的某個大學城,管委會和開發(fā)者很得意,這個大學城的地塊很大,種的一些樹甚至是花巨資買來原始森林里的大樹。校園面積巨大,可路都是直的;水面也有,但全都做了硬化和襯砌;樓蓋得倒是不高,只是每一座都棱角堅硬、飛揚跋扈。

    而一座在北京還算知名的市屬師范類院校的教授說,他們學校很有意思,這任校長來了,喜歡火炬樹,于是校園里哪都種上火炬樹;下一任校長來了,喜歡松樹,于是火炬樹通通砍走,換了上松樹;第三任校長來了,喜歡棕樹——雖然北方并不太適合種,然而也要種起來。在這樣的學校,綠化層面上的種樹都如同兒戲,生態(tài)意義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何從談起?

    中國的大學幾乎都有級別,大學的官員也在官僚系統(tǒng)的流通范圍之內(nèi)。過去有些大學,其實就直接在某個部委的直接管轄之下,人員任其調(diào)度,辦學方向隨時調(diào)整,系和專業(yè)的名稱更換隨心所欲;為了產(chǎn)業(yè)化,有時候不惜拿學生作為試驗品,作為來其收入的來源。每當看到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我腦中總會有個疑浮起:大學的知識力在什么地方?

    北大校園的北部,是有一些荒涼存在的。按照《北大的秘密》的描述,在這塊地方,一年你能看到一百多種鳥類,幾十種陸生脊椎動物。我也經(jīng)常到北大北部去觀鳥,我喜歡這片獨一無二的荒涼。但我也一直在擔心,因為北大也動不動就想“改造荒涼”;以至于有一天,在看到諸多的校園生態(tài)破壞性事件后,卻哭訴無門,一怒之下,寫了一篇《北大需要荒涼感》來發(fā)泄和表態(tài)。

    我總以為,一個大學能否生產(chǎn)出優(yōu)秀的思想,與有沒有大師固然有關(guān)系,可與有沒有大自然,也很有關(guān)系。國家文物局把北大的未名湖區(qū)定性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如果國家林業(yè)局也順便把北大北部地區(qū)定性為“自然保護區(qū)”,那么這個地方受破壞的可能性,就會少一些,“生產(chǎn)”出好思想大智慧的機率,也會大一些。

    然而破壞是顯而易見的、順理成章的。當人們有力量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想去改造自然。對于城市的人來說,一個城市的治安,大體有兩個方面,一是“社會治安”,一是“自然治安”。對于一個把自然界當敵人的人來說,自然界越豐富、越自由率性,他的恐懼感就越強?;臎?、天然的自然界里,生存、隱藏著許多人類恐懼的物種,他們隨時可能對人“造成傷害”。因此,要讓這些的自然界“安全可靠”起來,唯一的辦法是對其進行管理和控制,將其全部砍光重造。鋪上人工草坪,種上人工花,稀疏地安排上幾棵樹,中間再挖個四面襯砌的小水坑,這樣,風光看上去仍舊美好,而安全感油然而生。學子們坐在椅子上讀書,孩子們在草地上嬉戲;攝影師們,對著一朵朵剛剛澆過水的花瓣,激動不已,創(chuàng)作不停。

    害怕自然的人,拼命改善“自然治安”,是有“科學道理”的。自然界最大的特點是隱藏、是互相保護。濃重的樹蔭,本地的野草、灌木和喬木,每一個物種都有,但每一個物種都不成為強勢,因此雜意盎然、天機處處。在這樣的地方,喜歡的人,會深知生物多樣性是多么的寶貴,它是人類偏好的風光多樣性、思想多樣性的最佳基礎(chǔ);而不喜歡的人,一看到那么多物種像艱難的文言文、外語單詞一樣陳列在眼前,心中就不愉快。如果這里再溜出條蛇,那里跑出只野兔,某個地方有狼在嚎叫,某個地方有蚊子在轟鳴,自然,就想著趕緊逃避。逃避不成,就想到“對抗”,聯(lián)合更多的人,集體以迫害自然界的方式替換自然。

    在從無知少年逐步轉(zhuǎn)向無知青年的階段,校園生活大概是人一生中較美好的一段記憶。但美好的時代也可能是受傷害的時代,有許多傷害是潛意識的、不易知覺到的。這個學生生活在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校園里,你感到美好;另一個學生生活在生態(tài)單一的校園里,他也照樣會感到美好,因為有人可能認為,在“學習的壓力”面前,自然界的滋養(yǎng)可能不是一個人所必須的。然而我總喜歡和人辯論一個問題:生命的過程本來就應當是豐富多彩的,外界的豐富有益于培養(yǎng)內(nèi)心豐富度。而大學又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大院”,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尊重自然,容易成為可能。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都無法實現(xiàn)對自然好一點,那么在什么時候我們才可能熱愛自然?

關(guān)于我們 媒體報道 廣告服務 誠聘英才 法律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所有 ?2010-2012 查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