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恼?mdash;—社區(qū)志愿者服務隊長意識培訓心得。
中國青年志愿者,致力于幫助有特殊困難的社會成員,推動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貧困和落后,消滅公害和環(huán)境污染,普及科學文化知識,促進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和全面進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愛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社會公德,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立足于社會關注、黨政關心、青年能為的社會公益事業(yè),是動員和組織青年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
一、大局意識的培養(yǎng)
大局或曰全局,是指事物的整體或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大局意識一般說來,由三部分構(gòu)成的:對現(xiàn)實的宏觀把握意識、歷史意識和預見意識。這三種意識是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的。大局意識既是一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又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一種歷史唯物主義的認知成果。大局意識對于志愿服務隊長對就是把握志愿服務隊本隊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的成長性,這種成長性既是建立在積極參與社區(qū)志愿服務,聯(lián)動社區(qū)其他志愿服務隊,共同參與社區(qū)志愿服務站建設,對本隊未來規(guī)劃的一種良好預期,也是整合本志愿服務隊的人力資源,圍繞志愿服務站中心服務工作,結(jié)合自身實際,拓展本隊服務領域和服務質(zhì)量的預見意識。大局意識的培養(yǎng)就是要求志愿服務隊隊長在本隊參與社區(qū)志愿服務站服務的過程中,利用志愿服務工作為契機,加強學習,冷靜思考,不斷在志愿服務工作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錘煉,從被動的“領任務式”志愿服務意識上轉(zhuǎn)變過來;從單純的“加強自我鍛煉”意識上轉(zhuǎn)變過來。
二、決策能力的培養(yǎng)
處在瞬息萬變的現(xiàn)代社會,作為了一個組織一個團隊的領軍人物,每天要下無數(shù)決策。無論你必須獨立判斷,還是經(jīng)眾人討論之后決定,培養(yǎng)決策能力已經(jīng)是團隊領軍人物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為了幫助團隊領軍人物培養(yǎng)決策能力,ibm內(nèi)部發(fā)展出一套“最佳決策第五步驟”,這里讓我們共勉:
1、建立需求和目標
在制定任何決策者,可以先想想制定決策原先的目標和需求究竟為何?在做了決策之后,可以得到最好的結(jié)果是什么?唯有找出促成決策后最原始的需求,才能擁有清楚的決策方向。
2、判斷是否尋求員工選擇及想法
制定決策可以由團隊領軍人物獨立完成,亦可邀請團隊成員腦力激蕩,得到更多樣的選擇及想法。不過,在此想強調(diào)的是“如何適時地讓團隊成員參與決策”。一般可以依照下列五項標準,判斷讓員工參與決策的必要性:
3、比較各項選擇方案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nèi)菀资芟抻谶^去的經(jīng)驗,以至于無法思考更多的選擇。因此,當決策不易判斷時,我們會建議團隊領軍任務再回頭思考基本需求,以刺激自己更多的想法,進而擬定最佳的決策。
究竟什么是基本的需求?如何創(chuàng)造更多的想法,以擬定最佳決策?舉例來說,半夜一點,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肚子餓”。于是,你想到晚餐時剩下的三文治。打開冰箱一看,這些三文治竟然不見了,只剩下蘋果!此時的你,該如何做決策?
如果回到基本需求,你的需求是”肚子餓”而非”三文治”。因此,在面對基本需求時,可行的解決方案不應只有“三文治”,還應有其它的食物。所以,“蘋果”就成了新的解決方案。此時,你就可以考慮“蘋果”是否為最佳決策?如果回到需求面來看,其實“蘋果批”不失為一個好的決策,你當然可以采取行動。
4、評估負面情境
就算是符合需求的最佳決策,也會因為一些因素而產(chǎn)生非預期的麻煩。因此,你必須隨時思考負面情境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備不時之需。特別是在對團隊主要負責人提案時,團隊主要負責人通常會詢問:若過程不如預期的進行,該如何應變?決策執(zhí)行過程會有哪些不利的影響因素?是否有其它的可行備案?因此,最好能先針對可能的負面情境,設想應對措施。
5、選擇最佳決策方案
在審慎進行前面的四個步驟,而且經(jīng)理人已能清楚掌握需求、目標、必須做的事、想要做的事,并確定評估負面情境后,此時通常已不難選出最佳的決策。不過,我們?nèi)皂毺嵝褕F
隊領軍人物要小心別落入“分析的癱瘓”(paralysisofanalysis)陷阱,因為猶豫不決,或認為所想的方案都不符合理想中的最佳方案,結(jié)果到最后一個決策也沒下!
我們以ibm前任董事長華特生(thomasj.watson,jr.)的話,與團隊領軍人物共勉之:無論決策是正確或是錯誤,我們期望團隊領軍人物快速做決策!倘若你的決策錯誤,問題會再度浮現(xiàn),強迫你繼續(xù)面對,直到做了正確決策為止!因此,與其什么都不做,還不如勇往前行!
三、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
團隊不同于群體。群體可能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并不具備高度的戰(zhàn)斗能力,而團隊則必須要滿足下面3個條件:
1.自主性
如果一個組織的負責人不在組織,也沒帶手機,隊員能自主做事,正常運作,用不著逢事都向負責人打手機請示,這就是一個團隊??梢赃@樣說,隊員找負責人的次數(shù)越多,就是組織里的自主性越不強。組織的管理者應該想想,組織的成員提出過什么方法,講過什么想法,成員參與決策越多,組織的自主性就越強。
2.思考性
一個組織如果經(jīng)常是負責人在下達意見,負責人在給主張,負責人在動腦筋,屬下成員都是聽負責人的指揮做事,這樣沒有思考性。負責人長期決策,容易抹煞成員的思考性,成員缺乏歸屬感,主動性就會下降。
3.合作性
團隊成員不但要愿意動腦筋,愿意自主地做事,而且要善于與周圍的人合作,所以合作性非常重要。
四、“伯樂”意識的培養(yǎng)
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講出了一個道理:人才重要,識別與珍惜人才同樣重要且難得。志愿服務隊的成員參與志愿服務一方面是高尚情操的具體體現(xiàn),一方面希望通過參與組織性的活動鍛煉個人素質(zhì)。志愿服務隊隊長要善于從隊員中挖掘出隊員的才干,給予其展示的舞臺,做到“因才施臺”。
五、溝通意識的培養(yǎng)
溝通已成為當今社會成員的基本能力,志愿服務是一項與人溝通的活動,它貫穿整個志愿服務活動始終。作為志愿服務隊的隊長,溝通涉及到與隊員的溝通;與志愿服務站站長的溝通;與服務對象的溝通;與其他志愿服務隊的溝通等。因此,志愿服務隊隊長通過溝通要實現(xiàn)上級組織意圖的傳達、志愿者意見建議的上報、與其他志愿服務隊的合作與聯(lián)系等,就必須擁有較好的溝通能力,需要志愿服務隊隊長在平時的志愿服務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的溝通意識。
六、“自我價值實現(xiàn)”意識的培養(yǎng)
“自我價值實現(xiàn)”概念的提出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個人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最高需求價值。這與志愿精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當今社會,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本身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高尚情操的具體體現(xiàn)。作為志愿服務隊隊長,是全隊的核心,隊長帶領全隊通過科學的決策能力、出色的溝通能力、知人善用的“識才重才”能力等表現(xiàn)出強大的個人魅力,借此將個人專長和良好的想法通過團隊得以施展,以實現(xiàn)個人魅力在團隊中的傳遞,在服務對象中的傳遞的過程。
以上便是關于“社區(qū)志愿者服務隊長意識培訓心得”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