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苦旅的第一篇文章,說實話我現(xiàn)在已經忘了具體的細節(jié)了,呵呵,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又翻了一遍,結果現(xiàn)在要我說具體講了什么,還是一點也想不起來了.只能說知道一個大概,知道講的什么意思,卻不知道一絲一毫的細節(jié)描寫.敦煌的壁畫被王道士賣給了外國人.外國人用施舍的價格就獲得了最珍貴的珍寶.這些珍寶可能永遠也沒有辦法要回來了吧,放在了外國的展覽館里,中國人研究自己的文化只能靠花大筆的錢買來一些模糊的膠卷.研究自己的文化要花錢從外國人那里買來膠卷,想一想是多么的不合邏輯,而放在中國身上,又是非常的正常.深切的悲哀,肉體曾經的被蹂躪,過個幾十年可能還會平復,而靈魂永遠被禁錮,不論多久都是不能平復的傷痛.文化就是我們的靈魂,而我們的文化卻在別人的手里...........
自大和自卑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情緒,卻往往又同時在一個母體上存在,互相作用,互相影響.自大和自卑的混合體最容易在敗家子和暴發(fā)戶中產生.當昔日的榮耀被打破的時候,自卑開始蔓延,而產生自卑的同時,對昔日榮耀的顧及和留戀則產生了自大,硬撐著的自大其實是因為心里感受著自卑時時刻刻傳來的噬心痛感.暴發(fā)戶則相反,今日的榮耀產生的強烈自大和心中仍然揮之不去的對昔日低下出身的強烈自卑同時纏繞著心緒.不能自己平衡心態(tài),要么自瘧,要么他瘧,都是瘋狂的歇斯底里.前者成了中國,而后者則造就了日本.中國的文明昌盛,中國的強大榮耀,中國的輝煌光明,實在是歷經幾千年基淀下來的成果,是東亞世界的中心和啟明星,周邊的文化或者接受而共入文明的光輝,或者抗拒而成為野蠻的代稱,竟是再也沒有一種文明和文化能夠讓中華學習,中華佩服存在于身邊.中國是世代貴族,文化的貴族,這種氣質和內涵是幾千年養(yǎng)成下來的,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的,這也是中國為什么這么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是中央之國,天朝上國,而周圍其他國家不論政治上是否都認可,而文化心態(tài)上卻也都持著相同看法的理由.想想如果一個民族和國家在文化文明上認同另一個民族和國家是自己的母體,那么具體到了政治上又怎么還有名義去反抗呢,所謂大義已經在中國了,而這又增加了中國的信心,以一種強烈的自信心主導著東亞的文明局勢.歐洲在羅馬滅亡從來沒有一個國家使得其他周邊的所有國家都認可為文明的中心吧,沒有一個國家占有文明的大義而使得其他國家在心理上處于一種自覺的臣服的地位吧,而中國一直占有這樣的位置.
這是中國的光榮,也是中國的悲哀.沒有競爭力的世界是停滯的世界,沒有天敵的動物是不會進化的動物.當這個世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的時候,最先進的變成最落后的時候,最難轉變的往往是原來先進而現(xiàn)在落后的國家和民族.日本抓住機會變成了近代國家,而中國還在討論中學西學的先后問題,曾經被壓抑了幾千年的破落戶突然抖了起來,能希望他會善待自己曾經的主家和老師嗎?恐怕這暴發(fā)戶的心里最厭惡被人提起的往往是這曾經地位低下的時代吧,而要想緩解這種發(fā)自心底的自卑和現(xiàn)今實力的自大的唯一途徑就是瘋狂的虐待自己原來的父母之邦了.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么在侵華日軍中會有那么多的變態(tài)狂,殺人狂,為什么一個原本在國內遵紀守法的平民,搖身一變就成了人形獸心的超級變態(tài),殺人并不有助于軍事行動,吃人肉而實際上軍糧并不缺少,燒掉一整座城市借口是為了給自己取暖,這些非人類的作為是大多數人不能理解的,而對于自卑自大狂來說則實在是減輕心理變化的途徑了.看<走向共和>的時候,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對李鴻章說了一句話,他說:條約(馬關條約)簽訂以后,日本千年以來對中國稱 '是' 的歷史終于結束了.'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一種心靈深處的痛苦蔓延全身,中國再也不是天朝上國,再也不是文明中心,再也不是東亞的父母之邦了.相信當時代的人會感受的更深吧,榮耀已經完全失去了,闊綽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諾大的家業(yè)完全的敗壞光了.
以后的歲月里,面對著列強的日新月異,不斷進步,而自己國家的裹足不前,日益落后的局面,屢戰(zhàn)屢敗的創(chuàng)傷,自卑這種原本中華文明里沒有的情緒日益強化了,從而成為了整體國民的潛意識:洋人是打不贏的.對敵人產生了這樣的念頭,什么反抗的行為甚至信念都會消失了.但是作為大戶出身的,在環(huán)環(huán)歧視中,還要高喊著我們曾經如何如何,換來的只是有意無意的置疑和嘲笑聲,噬心的痛感.......于是不能虐待外人,虐待自己國民還是可以的,外戰(zhàn)外行,內戰(zhàn)內行,對外卑躬屈膝,對內暴戾殺伐,對外國人以德報怨,對自己國民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中國的悲哀,是文化上的悲哀,不是實力上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