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禮儀常識——行走見面之禮
一、行走之禮
古人在行走過程也注意人際關系的處理,故有行走之禮。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二、見面之禮
人們?nèi)粘R娒婕纫獞B(tài)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guī)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nèi),左手加于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
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托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
拱手禮已經(jīng)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從西周起就開始在同輩人見面、交往時采用了。古人通過程式化的禮儀,以自謙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敬意。
古代禮儀常識——飲酒禮儀
關于酒德的記載,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jīng)》。儒家思想認為,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驕奢淫逸。用酒祭祀敬神,尊老奉賓,都是德行的體現(xiàn),因此儒家并不反對飲酒?!渡袝?middot;酒誥》集中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歸納起來有四點:
“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
“無彝酒”——不要經(jīng)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jié)約糧食;
“執(zhí)群飲”——禁止民眾聚眾飲酒;
“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
古代飲酒的禮儀主要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具體來說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yǎng)之德;然后嘗嘗酒味,并加以贊揚;最后仰杯而盡。酒禮必須要被遵守,不然就有犯上作亂的嫌疑。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要說上幾句敬酒辭??腿酥g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