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批18個“紅色景點”出爐
包括蓮花山公園、大鵬所城等,涵蓋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抗日戰(zhàn)爭、改革開放等歷史時期
歷史悠久的大鵬所城。
“紅色”旅游,對于喜歡游山玩水的深圳人來說并不陌生,井岡山、延安等革命圣地,常年不乏深圳游客的身影。從今天,第一個“中國旅游日”開始,深圳人在家門口也可以開展“紅色”旅游了——為慶祝“中國旅游日”的設立,并迎接建黨90周年,弘揚紅色文化,市文體旅游局評選出深圳首批18個紅色旅游景點,將于今天授牌。
鴉片戰(zhàn)爭
第一槍在深圳打響
代表景點
大鵬所城
中英街博物館
“從史學理論上來說,中國近代史的發(fā)端是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昨天上午,深圳大鵬古城博物館館長翁松齡告訴晶報記者,實際上,鴉片戰(zhàn)爭的歷史要追溯到1839年的虎門銷煙以及英軍的武裝報復,而中英兩軍的第一次交火,就發(fā)生在大鵬所城外海。
大鵬古城博物館副館長黃文德說,大鵬所城,是目前深圳唯一的背靠排牙山,南面大亞灣,依山傍海,風光旖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大鵬所城建城后,成為我國東南海防軍事堡壘,在明代抗擊倭、葡,清代抗英,近代抗日的一系列抵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虎門硝煙中受到重創(chuàng)之后,1893年9月4日,西方鴉片販子的幕后指使者、時任英國駐華商務都督義律,率路易沙號、珍珠號等5艘英國軍艦,在大鵬海域向清軍開火挑釁。大鵬所城守將賴恩爵率軍奮起還擊,重創(chuàng)英艦,英軍傷亡近百人后狼狽逃竄。這場戰(zhàn)役史稱“九龍海戰(zhàn)”。
指揮九龍海戰(zhàn)的賴恩爵,道光皇帝賜賴恩爵“呼爾察圖巴圖魯”(勇士)稱號,晉升副將(從二品)。1843年任廣東水師提督、正一品,封“振威將軍”。目前大鵬城內(nèi)有道光御題“振威將軍第”的賴恩爵將軍府基本保持了清朝時的原貌。“史學界公認,中英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是從這次海戰(zhàn)開始的”,黃文德說,將大鵬所城列入深圳首批紅色旅游景點可謂實至名歸,因為中國近代史抵御外侮、抗擊侵略的第一槍,就是在大鵬所城打響的。
由于深圳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多景點與大鵬所城一樣,見證了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人民奮起抵御列強入侵的歷史;南山區(qū)的蛇口赤灣左炮臺,鹽田區(qū)沙頭角的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等,都因這段歷史而被列入深圳市首批紅色旅游景點。
辛亥革命
革命黨首義起事深圳
代表景點
庚子首義館
歷史的車輪又碾過幾十年,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先進的中國人意識到,唯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才能救中國于危難。鮮為人知的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對清朝統(tǒng)治者發(fā)動的第一次武裝起義,是在深圳發(fā)生的。
“1895年陸?zhàn)〇|在廣州因起義失敗而被捕就義,被稱為‘為共和犧牲第一人’,很多人由此認為革命黨人第一次起義在廣州。”東部華僑城“庚子首義館”負責人宋鑫表示,當年陸?zhàn)〇|起事之前,因為叛徒出賣,官府搶先動手,將陸?zhàn)〇|等人捕殺,因此廣州起義胎死腹中,并沒有發(fā)生;到了1900年(農(nóng)歷庚子年),孫中山派鄭世良到惠州聯(lián)絡廣東革命志士,集合于三洲田;但是正當2000多革命志士云集時,三洲田村的廖氏耆老因害怕朝廷報復而反對在這里舉事,興中會的骨干會員羅生主動提出將起義地點轉移到他的老家——位于馬巒山馬欄頭的羅氏大屋。1900年10月8日起義爆發(fā),義軍一路破敵,直逼新安縣城。“孫中山的計劃是經(jīng)過潮汕地區(qū),向廈門進軍”,宋鑫說,但是終因寡不敵眾,堅持斗爭20多天之后失敗。
宋鑫告訴晶報記者,這場發(fā)生在三洲田、馬巒山的起義,打響了推翻滿清王朝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第一槍,史稱“庚子首義”。“惟庚子失敗之后,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為吾人扼腕嘆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吾人睹此情形,心中快慰,不可言狀,知國人之迷夢已有漸醒之兆。……有志之士,多起救國之思,而革命風潮自此萌芽矣。”宋鑫說,孫中山的這段文字,高度評價了“庚子首義”對辛亥革命的巨大作用。當年起義的策劃地三洲田所在東部華僑城茶溪谷景區(qū),現(xiàn)在設立了“庚子首義”紀念館,此次被列入深圳首批紅色旅游景點。而起義司令部羅氏大屋,則位于坪山新區(qū)坪山街道馬巒山,依然保存完好。
抗日戰(zhàn)爭
珠三角敵后抗戰(zhàn)根據(jù)地
代表景點
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
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
“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由此往前50米”,一塊木牌掛在龍崗葵涌街道土洋社區(qū)幼兒園門口,往前不是幼兒園嗎?正當記者疑惑時,幼兒園保安說,東縱司令部就在幼兒園里。原來,抗戰(zhàn)時期赫赫有名的抗日武裝東江縱隊的司令部,現(xiàn)在就默默無聞地“隱身”于土洋幼兒園中,作為珠三角敵后抗戰(zhàn)的重要據(jù)點,它理所當然地被納入深圳首批紅色旅游景點行列。
“這個建筑建于1912年,原本是一座天主教堂”,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管理員王進告訴記者,1938年10月,日軍在大亞灣登陸,侵占東江下游并占領廣州;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廣東的黨組織,勇敢地挑起了領導人民群眾開展抗日斗爭的重任,成立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東寶惠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等敵后抗日武裝,后改編為東江縱隊。“主樓是曾生、尹林平、王作堯等縱隊領導人工作和居住的場所,禮拜堂是會議室和作戰(zhàn)室……”,王進指著司令部舊址建筑介紹說。
在抗日敵后戰(zhàn)場,東江縱隊最多時只有萬余兵力,但先后作戰(zhàn)1400多次,斃傷日偽軍6000多人,牽制了日軍兩個半旅團的兵力,成為珠三角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特別是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東江縱隊在日軍眼皮底下從香港營救出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等800多位愛國民主人士,在中國革命史上傳為佳話。
在深圳首批紅色旅游景點中,與東江縱隊有關的除了司令部舊址外,還有位于坪山街道的東江縱隊紀念館、位于寶安民治的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和位于葵涌街道沙魚涌的東江縱隊北撤紀念亭。
2022-04-01
2021-07-19
2021-07-19
2021-07-19
2021-07-19
2021第二屆龍崗喜劇節(jié)爆笑來襲(節(jié)目排期+購票方
2021-07-16
2021-07-16
2021-07-16
2021-07-16
2021-07-15
2021深圳寶安區(qū)城市規(guī)劃展覽館參觀時間及限流人
2021-07-15
2021-07-15
2021-07-15
2021-07-13
2021-07-13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