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常用查詢 > 電視節(jié)目 > 電視劇三國 新版三國 新三國劇照(2)

電視劇三國 新版三國 新三國劇照(2)



圖片6

圖片7

圖片8

 

 

  《三國》好拍,因為這是中國甚至日韓家喻戶曉的故事,《三國演義》《三國志》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懶惰者大可在題材先導的先機中取巧,影視技術的發(fā)展,完全可以做一部升級版。但《三國》編劇朱蘇進志不在此,他選擇了一條有藝術良心的險峰攀登,他筆下的《三國》是一次在價值觀上的升級,是對三國傳說在內(nèi)地數(shù)千年歷史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中的一次反叛。這次反叛,他要越過的障礙首先便是三國傳說中的人物在內(nèi)地觀眾中根深蒂固的印記,根深蒂固如同化石般的印記,不僅僅是CCTV版的《三國演義》,更多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里的生旦凈末丑的行當臉譜化的界定,比如白臉曹操是被中國戲曲演了多少年的,曹操最大的不幸就是被梨園行在英雄前加上了“奸”的丑角的白色臉譜。臉譜化的三國群雄對內(nèi)地大眾的影響,直到《百家講壇》的三國熱出現(xiàn)后都未有改變,直到朱蘇進的《三國》。這也是老三國迷大多對朱蘇進的《三國》不滿的主要原因,不是新《三國》出了問題,而是老三國迷們以為臉譜化的舊三國就是全部歷史真相,這本身就是審美上的自虐。

  朱蘇進的《三國》開場就是從曹操的“士兵突擊”開始,選擇曹操就是朱蘇進的態(tài)度。朱蘇進顯然以曹操及其后代的個人史結(jié)構了這部新《三國》,并以此為軸心大膽取舍,包括舍棄了諸葛亮的七擒孟獲?!度龂烽_始,在官場算是出身卑微的曹操刺殺董卓成為孤膽英雄,絕境中的人格異化,使得曹操的寧可負天下人的扭曲人格得以形象化的展現(xiàn)。但成就大業(yè)中,曹操還是具有了人格魅力的多層面。他與關羽的戲,在《三國》中便能體現(xiàn)出曹操的大智大情,敗走華容道,曹操與關羽的對話十分精彩,陳建斌與于榮光的表演都十分扎實,令人動容。我們在《三國》看到的是才華橫溢、有情有義的英雄曹操,還看到一個作為父皇的曹操,他在曹丕的太子之爭中,父親與兒子、父皇與皇子的關系,更把曹操的形象推到了更為豐富的多維空間。曹操、曹植的文學修養(yǎng)顯然勝過孫劉,高希希準確地抓住了朱蘇進寫的曹氏后代的權位之爭,把膾炙人口的詩篇做了作為形象的視覺解讀。曹操死后,他把江山留給了曹丕,但曹操的精神卻繼承到了司馬懿的血液中,司馬懿在更為狹窄的空間進行突圍,直到把曹氏后代踩到腳下。

  《三國》尊曹是事實,但并未貶劉,而是還原了劉備的藝術真實。三國中,劉備是漢室正宗血脈,算是官本位的代表,仁義是劉備的名片,也是《三國演義》張揚核心所在。但在今天,起碼我看CCTV《三國演義》時,完全接受不了那個沒事兒就抱著兄弟哭泣的劉皇叔。《三國》最大的成功就是對劉備的刻畫相當具有真實感。起碼他不輕易哭了,劉備第一次流淚是他與關張趙的劫后重逢桃園,想起桃園三結(jié)義。他最初的木訥與謙卑,都是源自于性格本身與環(huán)境本身。角色的層次表達是要見導演功力的。高希希對于和偉表演上的控制,使得劉備豐富與立體。隨著劉備入蜀,劉備有了新的轉(zhuǎn)折,編導也借諸葛亮之口說出了劉備已經(jīng)不是那個劉備了。劉備的仁義到底是什么?我們其實在劇中曹操解剖自己的這段臺詞中找到一個客觀的解讀坐標,《三國》曹操說:“如果當君子的代價就是被凌辱、被踐踏、被消滅甚至被殺的話,那我寧愿當一個實現(xiàn)自己抱負的奸雄。自古以來,大奸似忠、大偽似真,忠義和奸惡,都不是從表面就能看得出來的。我仍然是我,我從來都不怕別人看錯看我。”而我們是否也看錯過劉備呢?于和偉的劉備塑造成功就在于編導與演員賦予了解讀劉備的多維空間,也可以說劉備被3D了!而朱蘇進與高希希對劉備的漢室正統(tǒng)血脈的這張名片是調(diào)侃的,劉備初見漢獻帝的那場戲,就將這一立場舉重若輕地擺明。這一態(tài)度,使得《三國》這個版本必將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

  《三國》還把孫權寫活了。孫權的魅力發(fā)源于他童年往事,父親孫堅之死拍得蕩氣回腸,使得聰穎的孫權飛速成長,先輩的失敗的鮮血使得孫權性格異化,奠定了孫權一生的生存法則,必須活著!其兄孫策、其母的輔佐,使得孫權周旋于周瑜等先臣,勝過與同輩,獨成霸業(yè)。張博的表演也是很到位的,不負重托完成了角色。孫權的史詩歌頌的是一個家族的屈辱與光榮、團結(jié)與同心,包括妹妹孫尚香的刻畫,也是一個美麗的絕句。

  在成功架構完曹、劉、孫三個主角后,《三國》最燦爛的群像不僅僅是關羽、張飛和趙云等武將,令人回味無窮的是以諸葛亮、司馬懿、魯肅等為代表的謀士的群像,他們代表著三國時代的知識分子情懷,他們代表著三國時代知識軟實力的實踐,謀士群像是《三國》能成為經(jīng)典的基石所在。不管是陳宮、荀彧、許攸、田豐、徐庶,還是諸葛亮、魯肅、司馬懿,甚至是張松,他們不同的光芒都有著相同的夢想與下場。良丞遇庸主是最大的痛苦。他們在特定歷史階段的作用與自身的智慧,使得曹操等忘履相迎。既有落鳳坡的悲壯,也有宿命的蒼涼。每一位謀士,同時又折射出他所服務的政治集團的個性??酌鞯跣?,魯肅說孔明:“這就是權謀家,為治一國,就必須要有這樣的臉皮。”這句話何嘗不是對劉備的評介呢?當然,謀士中最大的贏家就是司馬懿,他在與諸葛亮做決戰(zhàn)的同時,更在與曹室做最后的較量,他是曹操的謀士,更是曹操精神的繼承者,他最后把曹爽踩于足下。司馬懿的成功,我們可以用知識改變命運來形象說明,知識分子的勝利,可以說是朱蘇進在《三國》里埋下的最大的寓言與夢想,這也是對充分體現(xiàn)封建主義“大毒素”的《三國演義》最大的叛離,朱蘇進將三國傳說引向了另一個長遠的時空。不要輕易碰歷史題材,若要拍歷史,就應該在歷史中尋找非歷史的真理。三國的歷史真實早在演義與戲文中遠離大眾視線,而朱蘇進的《三國》確實在歷史中尋找出了非歷史的真理和夢想。

  最后還是要說下高希希的偉大貢獻。精品電視劇不僅是編劇的文本,也是導演的文本。高希希的偉大在于對演員的選擇,對武戲的想象與呈現(xiàn),對女性角色在《三國》中的強化。貂蟬、孫尚香是最為成功的(特別是林心如的狀態(tài)),她們相信愛情,她們對應的是呂布與劉備。呂布與貂蟬的難忘在于她們相信愛情,而劉備最后對孫尚香的態(tài)度,我們相信劉備只愛江山和兄弟,他沒有愛情,起碼沒有異性之愛。陰謀與愛情,永遠是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主題,而愛情的缺失正是《三國演義》這樣的所謂名著的標志?!度龂繁M可能在還原一個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而不是在討好如今的大眾收視。在《三國》里,我們看到呂布與貂蟬的異性之愛,看到劉備對關羽的兄弟之情,看到曹操對曹丕的舔犢之愛。愛,永遠是推動人類前進的動力。

  相信《三國》必將在二輪播出時贏得更大的尊敬。感謝朱蘇進和高希希。

免責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返回查查吧首頁,查看更多>>
提示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優(yōu)惠商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