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頻道 > 教育學校 > 經(jīng)驗分享欄目 > 深外來工子女享義務教育權利

深外來工子女享義務教育權利

  1999年,漆阿紅跟楊秋方相識于湖南攸縣,婚后來到深圳,定居福田石廈村,次年生下楊子深,之所以取名“子深”,就是因為孩子出生在深圳。楊秋方從家鄉(xiāng)帶來四萬塊貸款,當起了夜班的哥。阿紅起初輾轉于一些工廠車間,有了子深之后,漸漸放棄工作,專職照顧孩子。

  從2001年至今,子深從幼兒園讀到小學六年級,經(jīng)歷了私立幼兒園和公辦小學。輕松讓孩子在深圳入讀公辦小學,所交的費用從原來的1300多元逐漸減少到如今的免費,外來打工者楊師傅兒子在深圳求學的這一過程,記錄了深圳市取消義務階段借讀費,保障外來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方面的努力。

  “學雜費、借讀費免后,負擔小多了”

  石廈村是攸縣的哥的聚居社區(qū),在他們已經(jīng)住了十一年的房子里,阿紅回憶起初來乍到的境況。“那時候除了一張床,我們什么家具也沒有。”

  楊師傅跑夜班,語言不通、道路不熟,吃過一些虧。“才三四千塊錢收入,生活開銷大,沒錢啊,家里壓力很大。”

  2001年,子深上幼兒園。夫妻倆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那時聽說孩子要接受啟蒙教育才好,我們就送他過集體生活。”據(jù)楊師傅回憶,私立幼兒園每年的學雜費在1萬元以上。即便生活不易,楊家夫婦仍然堅持讓孩子接受教育,“三年幼兒園讀完,家里的積蓄所剩無幾。”

  2005年,到了子深該讀小學的時間,他們輕松地選擇了離家近的公辦小學眾孚小學。在楊氏夫婦的印象里,子深上這所公辦學校并沒費多大勁,“把需要的居住證、流動人口證、租賃合同、結婚證等等辦齊,就肯定沒問題咯。”2005年這一年,深圳出臺“1+5”政策文件,其中規(guī)定非深戶只要提供孩子的出生證、父母房產(chǎn)證明或租賃合同登記等5種材料其孩子就可申請在深圳入學。楊師傅就是憑借滿足“1+5”文件才輕松地讓并不是深圳戶籍的子深能夠進入深圳的公辦小學讀書。

  楊師傅告訴記者,彼時,根據(jù)深圳中小學借讀費標準,市一級小學要收取借讀費805元。楊師傅回憶,加上其他學雜費,“每學期大概要給學校交1300多元。”

  “那么多費用,有兩個孩子的同鄉(xiāng)哪里承受得起?”阿紅算了一筆賬,兩個孩子讀小學大概得交近3000元的費用,這相當于當時一個出租車司機一個月的收入。“他們負擔不起,只好把孩子放回老家,母子分居兩地”。說到在深圳的同鄉(xiāng),阿紅感慨頗深。而對于為何自己堅持將孩子帶在身邊,阿紅說,自己的姐姐、表哥的孩子都是放在老家由老人帶,孩子跟父母一點不親,而且她看電視了解到讓孩子當留守兒童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這些都不是她想看到的,所以這么多年一直堅持自己帶孩子。

  從2009年1月1日開始,廣東省一律取消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學生借讀費,這年春季學期開始,深圳所有公辦學校停止收取借讀費,而在去年則進一步全面取消義務教育階段的借讀費。阿紅說:“孩子四年級之后,就沒交過借讀費了,在這之前學雜費、書本費也都不用交了。這學期唯一的開銷,就是5塊錢的保險費。”

  “孩子上學不用交錢,我們的壓力確實變小了。在深圳,生活負擔挺重的,能省一點是一點,千八百的也能做好多事情。”作為一家人生活的頂梁柱,楊師傅對于學費減免感受最深。阿紅坐在房間里,對新添置的電器如數(shù)家珍。三年前買了冰箱,一年前買了電視,今年換了新的飲水機和洗衣機,生活漸漸舒適方便起來。

  “擔憂孩子未來高考”

  楊師傅現(xiàn)在是日班車司機,每天七點下班回家。晚飯過后,一家人的典型生活狀態(tài)是:子深在客廳的小書桌前寫作業(yè),阿紅坐在旁邊的餐桌旁,邊看書報,邊守著兒子。楊師傅則坐在里屋上網(wǎng)。

  “很多老鄉(xiāng)都把孩子放回家,孩子長大以后都不跟他們親,”和許多攸縣打工家庭相比較,阿紅對自己家庭的現(xiàn)狀很滿足,“有個孩子,家里特別好玩,熱鬧。我們家的‘小調皮’一回來,就嘰嘰喳喳地告訴我學校里發(fā)生的好玩的事,逗得我也哈哈大笑。”

  老公工作雖辛苦但也還穩(wěn)定、兒子能順利地在公辦學校享受教育,現(xiàn)在在很多時候,阿紅并不覺得非深圳戶籍給她在這個城市的生活帶來什么不便之處,甚至她根本沒把是否是深圳戶籍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但六年之后的高考,不遠不近地提醒著一家人,他們有可能面對的兩地相隔,因為按照相關規(guī)定,非深圳戶籍學生要返回原籍參加高考。

  “我現(xiàn)在最擔心的就是孩子高考的問題。是初中以后就讓孩子回老家,還是怎么辦?他自己不想回去??墒遣换厝ィ瑳]有這里的戶口,到了高考的時候肯定還是待不下去。”兩地分居是阿紅最不愿意面對的事情。“我兒子都知道,一家三口要在一起才好。”

  不過,縱然如此,一家三口還是保持著快樂的生活態(tài)度。“愁也一天笑也一天,也不會因為你愁,今天就不過了。我們還是得生存下去,要過得開心。”

免責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返回查查吧首頁,查看更多>>
提示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優(yōu)惠商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