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我國傳統(tǒng)使用的植物,動物,礦物藥及其成藥稱中藥。
西藥:有機化學藥品,無機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稱西藥。
中成藥:按療效顯著的常用處方, 將藥物制成一定規(guī)格的制劑,給予通俗的名稱,患者可不經(jīng)醫(yī)生處方直接購用,這種藥品稱為成藥。
中藥的來源有植物,動物,礦物三大類。一般認為,中藥理論的基本內容包括中藥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補瀉歸經(jīng)及其配伍禁忌等方面。
1、四氣五味:中藥的“氣,味”實際上就是藥物的性質,味道。“四氣”也稱“四性”是指藥物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藥性。這是同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而言的。一般來說,寒性涼性的藥物都具有清熱性,瀉火,解毒等作用。熱性溫性的藥物多具有祛寒,助陽,溫中,通絡等作用。此外,尚有一類藥性平和的藥物,稱為性平。“五味”是指藥物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味道。味辛的藥物具有發(fā)汗,行氣,活血的作用;味甘的藥物具有緩解,調和,補益的作用;味酸的藥物具有收斂,固澀作用;味咸的藥物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此外藥物還有澀味和淡味,澀味的作用與酸味類似,可歸入酸味;淡味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因淡味理解為無味,所以習慣上也只稱“五味”而不稱“七味”。
2、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藥物進入人體后,分別產(chǎn)生上升,下降,發(fā)散和瀉利的作用趨向。一般來說,具有升浮性質的藥物,有向上向外的趨向,分別有升陽,發(fā)表,散寒,催吐和透疹的作用。具有沉降性質的藥物,則有下行向內的趨向,分別具有潛陽,收斂,清熱,降逆,滲利,瀉下安神的作用。
3、補瀉:補就是補其不足,即補益身體的虧損,增強機體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虛弱癥狀。如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等。瀉就是瀉其有余,即祛除致病因素,調整機體功能,制止病勢發(fā)展。如解表,瀉下,利氣,利水,祛痰,導滯,催吐,消積等。
4、歸經(jīng):歸經(jīng)是指藥物對人體不同部位疾病的選擇性治療作用。它是以臟腑經(jīng)絡理論為基礎,某些藥物能治某經(jīng)的臟腑及其經(jīng)絡之病,則此種藥物就歸入該經(jīng)。此外,藥物的五味與五臟亦有一定的關系,即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腎,這也可作為藥物歸經(jīng)的參考。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3
2021-07-23
深圳龍華區(qū)12-17歲學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規(guī)則
2021-07-23
南京一地調整為高風險地區(qū) 另有20個區(qū)域調整為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