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感染與再感染
給豚鼠安次接種一定量的結核菌,最初幾天可無明顯反應,約10~14天之后,注射局部發(fā)生紅腫,逐漸形成潰瘍,經(jīng)久不愈,結核菌大量繁殖,到達局部淋巴結,并沿淋巴結及血液循環(huán)向全身播散,豚鼠易于死亡,表明豚鼠對結核菌無免疫力。
如將同量結核菌注入4~6周前已受少量結核菌感染的豚鼠體內,則所發(fā)生的反應顯然與上述不同。注射后,動物高熱,2~3天之后,注射局部出現(xiàn)組織紅腫、潰瘍、壞死等劇烈之反應,但不久即可愈合、結痂、局部淋巴結并不腫大,不發(fā)生全身性結核播散,亦不致死亡。這種由于再感染引起的局部劇烈變態(tài)反應,通常易愈合,亦無全身播散,均為豚鼠對結核菌已具有免疫力的結果。機體對結核菌再感染與初感染所表現(xiàn)出不同反應的現(xiàn)象,稱為科赫(Koch)現(xiàn)象。
肺部首次(常為小兒)感染結核菌后(初感染),細菌被吞噬細胞攜至肺門淋巴結(淋巴結腫大),并可全身播散(隱性菌血癥),此時若機體免疫力低下,可能發(fā)展為原發(fā)性進行性結核病。但在成人(往往在兒童時期已受過輕度結核感染,或已接種卡介苗),機體已有定的免疫力,此時的再感染,多不引起局部淋巴結腫大,亦不易發(fā)生全身播散,而在再感染局部發(fā)生劇烈組織反應,病灶多滲出性,甚至干酪樣壞死、溶化而形成空洞。
結核病變的轉歸
干酪樣壞死病灶中結核菌大量繁殖引起液化,與中性粒細胞及大單核細胞浸潤有關。液化的干酪樣壞死物部分可被吸收,部分由支氣管排出后形成空洞,或在肺內引起支氣管播散。當人體免疫力增強及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病灶可逐漸愈合。滲出性病灶通過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的吞噬作用而吸收消散,甚至不留瘢痕,較小的干酪樣壞死或增生性病變亦可經(jīng)治療后縮小、吸收,僅留下輕微纖維瘢痕。病灶在愈合過程中常伴有纖維組織增生,形成條索狀瘢痕。干酪樣病灶亦可因失水、收縮及鈣鹽沉著,最終形成鈣化灶而愈合。
結核病灶的播散與惡化
人體初次感染結核菌時,結核菌可被細胞吞噬,經(jīng)淋巴管帶至肺門淋巴結,少量結核菌可進入血循環(huán)播散至全身,但可能并無顯著臨床癥狀(隱性菌血癥)。若壞死病灶侵蝕血管,結核菌可通過血循環(huán),引起包括肺在內的全身粟粒型結核,如腦膜、骨、腎結核等。肺內結核菌可沿支氣管播散,在肺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結核病灶。吞入大量含結核菌的痰進入胃腸道,亦可引起腸結核、腹膜結核等。肺結核可直接擴展至胸膜引起結核性胸膜炎。
結核病理改變的演變與機體全身免疫功能及肺局部免疫力的強弱有關。纖維化是免疫力強的表現(xiàn),而空洞形成則常表示其免疫力低下。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6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4
2021-07-23
2021-07-23
深圳龍華區(qū)12-17歲學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規(guī)則
2021-07-23
南京一地調整為高風險地區(qū) 另有20個區(qū)域調整為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2021-07-23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圖片涉及侵權行為,請發(fā)送郵件至85868317@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