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節(jié)粽子又有了什么新口味和種類?
2010-06-04 22:59 [查查吧] 來源:uabf.cn 點擊: 次 端午節(jié)快到了,傳統(tǒng)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雖然離端午節(jié)還有一段時間,但是有很多人開始談論起端午節(jié)。今天中午午餐之后離上班還有一段時間,幾個同事沒事做到了一起聊起了有關于端午節(jié)和端午節(jié)粽子的一些話題。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有的端午節(jié),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被流放到別的國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抱著石頭投江自殺了,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的那些百姓非常的傷心,都去那個江邊去吊唁屈原,為了紀念屈原,然后就有了現(xiàn)在的端午節(jié)和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傳統(tǒng)。端午節(jié)還有第二個傳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他和屈原一樣為了國家而死的,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被別的國家侵略自刎而死的,所以端午節(jié)和端午節(jié)粽子也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jīng)營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還是內(nèi)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chǎn)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采用新鮮竹葉,因為干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后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的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內(nèi)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qū)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艷艷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咸甜種。咸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嘉興“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jīng)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wǎng)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里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有咸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鹵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